">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通訊員 孫苗 齊劍東
“聽說同濟醫院腫瘤科專家要來縣城義診,我帶著媽媽來了。前不久,媽媽查出卵巢腫瘤,不用去武漢能確診及時治療,是我最大的心愿!”4月10日早上8時,紅安縣的方女士和母親排在等待義診的人群長隊里,期待和焦慮寫在她的臉上。
這天,我省健康扶貧荊楚行省級第一醫療隊30名專家走進紅安縣。從今年起,我省37家三甲醫院,成立9支省級醫療隊,劃片包干,分別到37個重點縣,開展為期兩年的“健康扶貧荊楚行”,重點開展20種疑難重癥大病患者篩查定點救治、巡回義診和健康知識普及。
簡短的啟動儀式后,義診在紅安縣體育館開始,醫療隊專家們一字排開,剛剛坐下,便被600多名群眾打了圍。專家們來自同濟醫院、省第三人民醫院、武漢市第四醫院、黃岡中心醫院4家三甲醫院,分別是兒科、呼吸、腫瘤、消化科等領域的主任醫師、教授們。
義診進行的同時,紅安縣人民醫院內也在進行著醫患面對面診療。“婆婆,別著急,我是武漢市四醫院腫瘤科的費雁,專門來給您看病。”武漢市第四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費雁來到一張病床前,對67歲的肺部腫瘤患者徐婆婆進行問診、查體。
幾周前,費雁經遴選成為省級醫療隊成員后,便馬不停蹄與紅安縣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張定國“對接”,篩查貧困大病患者,開展一對一治療方案的討論。徐婆婆的病情成了兩人關注的焦點。
“國家針對肺癌的靶向藥物,已經大幅降價、進入醫保報銷,患者基因檢測證明對藥物敏感,有希望!”“對,我們要挽救這個家庭!”近幾天,兩人一直在電話里、微信中深入交流、調整治療方案。
10日,費雁與張定國第一次見面,兩人一見如故。聽說徐婆婆吃了靶向藥,腫瘤縮小了不少后,又開始商量起下一步的治療。“要注意婆婆對靶向藥的耐藥性”“瘤體縮小到可手術范圍,爭取盡早手術”……兩人開始默契的病床邊“會診”。
回頭看到婆婆的女兒在一旁焦急等待,費雁微笑對她說:“我和張主任一起負責你媽媽接下來的治療,你們一家不用大老遠去武漢了,節省路費、治療費,治療效果也不會打折扣,請放心!”這位穿著質樸的農婦連聲感謝,抹了一把臉上激動的眼淚,說:“感謝黨和政府的精準扶貧,給咱送來了您這么好的專家,媽媽有救了!”
8樓兒科病房里,同濟醫院兒童血液病主任醫師劉愛國教授給一例患兒查體后,輕輕蓋上床單,叮囑身邊的紅安縣人民醫院兒科醫生宋仲超,說:“孩子有癲癇病服藥史,要考慮藥物對血象的影響,不能盲目下血液方面疾病的判斷。醫生的一句診斷可能是對一個家庭的‘判決’,要慎之又慎。”不滿30歲的宋仲超連連點頭。她兩年前從昆明返回家鄉縣醫院工作,成為難得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基層兒科醫生。“回來后縣醫院對我很重視,給了我很多學習、進修的機會。現在,劉教授又跟我結成了對子,今后兩年我可以定期當面請教疑難兒童病癥的診治,讓家鄉孩子們看病再近些!”小宋很興奮。
為貧困重癥患者查房、理論結合實踐培訓貧困地區醫療人員,省級醫療隊成員們爭分奪秒、一刻不歇。縣醫院手術室里,5臺復雜外科手術依次進行,右上肺腫瘤切除、直腸癌根治、甲狀腺癌微創……無影燈下,省級醫療隊專家或主刀、或指導,讓5名原本需要上轉黃岡、武漢的手術貧困患者,實現了“大病不出縣”治療。
這天中午,隨同醫療隊看望紅安七里坪鎮楊山鄉68歲的白內障貧困患者陳先玉后,省衛健委黨組書記張晉對老人和隊員們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解決因病致貧要啃‘硬骨頭’。健康扶貧,百姓不要形式主義,要切實解決實際困難。我們要帶著責任感、使命感,讓老鄉們看大病更安心省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