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暢通訊員熊超
“老鄉,在忙啥子?”3月28日,春意盎然,暖風和煦,利川市紀委監委督導組來到元堡鄉花坪村開展精準扶貧檢查,一個皮膚黝黑的“莊稼漢”正在田頭挖窩栽洋芋,厚厚的棉襖脫下擱在一邊的石頭上。
“我是州社保局駐村干部黃璜……”這位漢子抬頭自我介紹,督導組這才知道鬧了誤會。黃璜衣著樸素,手上青筋清晰可見,褲管卷到小腿, 鞋面濺滿泥漿。乍一看,確與普通農民無異。
駐村之前,黃璜在恩施州社保局負責窗口登記核定,日不曬雨不淋,皮膚白凈,加上戴著一副眼鏡,斯斯文文,被同事戲稱為“白面書生”。
“一個乳臭未干的書生,能干出什么名堂來?”初來乍到,村民根本沒把瘦弱的黃璜放在眼里。
黃璜一頭扎進了村里。制定花坪村發展規劃、落實具體方案……他恨不得馬上帶領村民挖掉窮根,然而現實卻接連潑冷水。
2017年3月15日,駐村工作隊組織村民發展中藥材產業,黃璜耐心講解各種扶持政策,然而最終登記面積僅11.5畝。
“什么抵押都不用,還能分紅5000元?你們肯定是騙子。”在金融扶貧動員會上,黃璜向符合條件的61戶貧困戶宣傳“分貸統還、戶貸企用”金融扶貧政策,幾個貧困戶當場拍桌子、指鼻子,會議不歡而散。
“為什么基層這么艱難?”“為什么村民如此不通情達理?”黃璜感到從未有過的彷徨,徹夜難眠。
“不能操之過急,你還未跟群眾建立深厚感情。”工作隊隊長劉龍書耐心幫他分析問題根源,釋疑解惑。
黃璜迅速轉變工作思路,他換上舊衣服,跋山涉水,訪遍全村424戶村民,渴了喝口山泉水,餓了就啃干糧,每家每戶的困難他都牢記在心。
走訪中,黃璜發現水源匱乏是制約花坪村發展的主要短板,馬上向局里反映。3月初,州社保局局長親自帶隊尋找水源,5公里外的二臺坪有水源,他們翻山越嶺,終于到達目的地,水源卻已被鄰村協調征用。
工作隊用1個多月篩遍方圓10平方公里的每個旮旯,最終找到一泓山泉。在州水電開發設計院的幫助下,長長的水管牽進農家,村民終于喝上干凈的自來水。
山路難行,工作隊隊員一起翻山林、鉆刺籠、下窩坑,風雨無阻筑出17公里機耕路。
因地制宜,黃璜和村民泡在一起調研產業發展模式,找準適合海拔1300米的花坪村種植的汶川李子。李子樹下還套種有機土豆、馬蹄大黃、辣椒,收獲后銷售一空,村民積極性空前高漲。
“白凈小生變黝黑大叔”。黃璜回機關辦事,久未謀面的同事笑稱他是“花坪村村民”,黃璜卻為這個稱呼感到自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