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上旬,秭歸早茶開園,春茶加工進入高峰期。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茶葉加工車間的煙囪不再冒煙,“煤改電”項目的實施,讓全縣10萬畝生態茶園年加工生產5000噸清潔茶葉,秭歸茶葉產值達到4億元,成為精準脫貧先鋒產業。
清明前夕,是制茶行業的“黃金檔期”。每年此時,一間間茶葉加工車間人聲鼎沸、爐火升騰,一道道青煙直沖云霄?!傲糇∏嗌骄G水,留住藍天白云!”2018年5月,秭歸縣全面啟動茶葉加工“煤改電”工作。至今年3月,17個試點茶企已全面完成“煤改電”投入生產,5家茶企已納入下一批“煤改電”項目名單。
在“中國馳名商標”九畹絲綿茶加工車間,30余名農婦背著剛剛釆摘的芽茶排隊售賣,價格達到了每公斤220元。上千平方米的茶葉加工車間內不見半星火光,翠綠的芽茶在閃亮的機器上翻滾流動,4名工人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攤晾、精揉、提香等加工流程。
“以前至少需要8人,‘煤改電’后,4名工人工作起來輕輕松松?!惫矩撠熑她徣f祥介紹,茶葉加工“煤改電”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還有效解決了煤、柴燃料產生的硫磺、粉塵污染,電腦精準控溫技術避免了人工操作溫度不均衡導致的焦香不勻、鮮葉浪費。茶葉加工能力提升50%,帶動茶農銷售鮮葉增收20%。優良的茶葉品質贏得國網公司青睞,通過國網商城、國網愛心購,銷售近20萬元九畹絲綿茶。
公司文化展廳的左側,一棟“茶旅融合”綜合樓快要竣工?!安鸬舨窕鹪睿褂梦㈦娔X,炒茶變得容易了。游客來這里賞茶采茶,走時還可以帶上自己親手炒制的九畹絲綿茶。”龔萬祥告訴筆者,萬畝生態茶、清潔茶讓茶旅融合得以實現,茶農在端上“茶飯碗”的同時,即將吃上“旅游飯”。
九畹溪鎮九畹堂村是一個經濟薄弱的深山小村。在“煤改電”后,村集體資產多了93.2萬元的茶葉加工設備,這是國網公司對全縣茶葉加工企業進行摸排后,定向捐贈資金由縣農業局統一購置后分配到村的。
“既減輕了企業一次性出資購買設備的巨大經濟壓力,又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九畹堂村黨支部書記王成斌介紹,這批設備租賃給九畹絲綿茶業有限公司12年,村集體前5年每年可獲9.32萬元收益,后7年每年可獲6.64萬元收益,這些收益將全部用于扶貧項目建設及產業發展。
“這是一種共贏模式。國家扶貧項目資金由以前的直接向企業進行補貼式發放,轉向現在‘發放到村、村企對接’的方式,既破解了村集體缺乏收入來源、企業缺少流動資金兩大難題,又強化了村企共建,形成長效扶貧機制,更重要的是從源頭解決了茶葉加工的污染問題。”秭歸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勇說。
據了解,自2018年以來,國網公司總投資692萬元分批對秭歸縣茶葉企業進行“煤改電”項目推進,并投資300余萬元新建、改造配電設備,保障茶企可靠用電。秭歸茶企轉型升級,向標準化、清潔化模式發展,年減少用煤量1萬噸,茶葉價格提升10%,帶動1330多戶貧困戶、4000多人發展生產,促進產業脫貧。(通訊員 周華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