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8月,帶著組織的信任與囑托,懷著帶領貧困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初心與決心,年近百半的曾建忠來到了石首市桃花山鎮石華堰村,開始了他的駐村生活。
我來干什么
曾建忠來到石華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緊急召開村委班子會議,了解石華堰村的基本村情,找出貧困發生的根源。開完會當天晚上,他就給自己擬定了近期工作計劃--走村入戶,到村民家中看看,了解他們的真實生活狀況,聽聽他們的聲音。
石華堰村地處湘鄂兩省,距桃花山鎮區7.5公里,耕地面積1873畝,山林面積6000余畝,轄12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350戶162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7戶281人,2013年被評定為省級重點貧困村。
剛到村里的這一段時間,曾建忠每天生活、工作的重心,就是走走看看,并逐一做好走訪記錄。每天晚上,他都會思考一個問題:這個村為什么會成為貧困村?經過幾個月的走訪,他找到了真真實實的答案。全村除了為數不多的幾戶人家,大都吃的是堰塘水,用的是有限的照明電,除省道外,全村僅有一條1.8公里長的呂家灣水庫防汛水泥公路,水庫、溝港千窗百孔,一些住房更是東倒西歪、破舊不堪,他們說最怕刮風下雨的日子......曾建忠感到心里沉甸甸的,他實在沒想到,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還有這樣一群人,每天在為吃穿發愁,為生計發愁。
我能做什么
曾建忠駐村后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認真學習各項扶貧政策,從政策中找工作方向,積極融入村委班子,和他們一起商量脫貧致富的路子。如何能讓這個村脫貧摘帽,是他每天思考的最多的問題。
精準幫扶,一個都不能少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為快速準確了解每一戶貧困戶家庭情況,他走遍了所有貧困戶,親自手繪了村12個小組地圖,逐一標注了107戶建檔立卡對象分布地點,只要一有空,他就去和這些農戶拉拉家常,聽聽他們的訴求,并逐一做好筆記。一次、兩次、三次,在老遠,就能聽見有人喊“曾隊長,又來了,快進屋坐坐...”哪家有上學的娃,哪家是因病致貧,哪家的房子是危房,這些情況不僅寫在日志本里,更記在他心里。
為實現全村所有貧困戶都能如期脫貧,他將貧困戶分為 “一扶即脫”、“長扶能脫”、“久扶難脫”三種類型分類處理,堅持因戶因人施策,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幫助89歲孤寡貧困老人蔡秀兒入住鎮福利院、幫助4組潘春喜處理出院結算、為9組李貽卯兒子落實教育扶貧政策、為11組李漢林三兄弟落實危房改造政策、為6組李貽海的孫子李濤籌集大學學費...除無勞動力的兜底保障外,積極幫助全村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大力發展產業,提升貧困戶“造血功能”。根據石華堰村資源優勢,先后爭取扶貧財政資金200余萬元,打造了石華堰村稻蝦連作、土雞散養、林果業三大主導產業品牌。成功幫助65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增收,33戶貧困戶發展稻蝦連作產業,57戶貧困戶發展土雞散養產業,21戶貧困戶發林果業,幫助解決就業22人,資助貧困學生29名,幫扶病殘困難群眾47人。全村貧困戶人均收入由建檔立卡前的2300元增加到4500元以上。
抓黨建促脫貧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曾建忠積極發揮“第一書記”的帶頭引領作用,組織黨支部每月開展“三會一課”,每月10日開展集中學習。針對當前石華堰村黨組織存在的“四多四少”狀況,即:“年老的多、年輕的少”、“文化低得多、文化高的少”、“沒技能的人多,有技能的人少”、“發家致富自己單干得多、依靠黨組織的少”。曾建忠和村委一道謀劃發展青年黨員,將村里80后、90后、甚至是00后的農村科技帶頭人、種養殖大戶、電商創業典型等優秀青年納入到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中,擇優培養發展成為共產黨員,近三年培養了3名青年黨員,努力改變了當前不科學的黨員結構,打造了一支有活力、朝氣蓬勃的黨員隊伍。2017年,村黨支部被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三星級黨組織,年年被上級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
抓薄弱夯基礎
為解決村里基礎設施落后問題,曾建忠與村“兩委”一起,多方籌措,籌資140.38萬元,鋪設安全飲水管網29500米,入戶335戶,實現了貧困戶自來水入戶率達100%;爭取國家小一(二)型水庫整險加固投資220萬元,實施大港灣水庫整險加固工程;籌資23萬元,從鷹坡港至呂家灣水庫的2.5公里水泥公路加寬1米,破解了村級主干道錯車的難題;籌資90多萬元擴建了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新建了文化廣場、百姓大舞臺 、“初心園”休閑游園,安裝了健身器材、籃球場,投入使用后群眾有了健身鍛煉的好去處,也相繼迎來了送戲下鄉、廣場舞、車友會糍粑節等大型群眾文化活,村級面貌煥然一新。
抓產業促增收
2018年,曾建忠與鎮村干部一起謀劃,積極探索“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積極爭取扶貧專項資金100萬元發展村級產業。通過流轉13戶貧困戶200畝土地,聯手成昌中藥材合作社經營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實現村集體收入每年增收1萬元以上。除村集體收入大幅提高外,還帶動了多名貧困戶就業。目前,中藥材基地已栽種100畝中藥材黃柏,長勢良好,帶動了周邊群眾種植中藥材的熱情。
如今的石華堰村,已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但曾建忠依然堅守著扶貧幫困的初心,想著還可以為鄉親們再做些什么。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工作隊長的身影。點點滴滴,潤物無聲,曾建忠用實際行動得到了貧困群眾點贊,老百姓的認可。

曾建忠(右一)到貧困戶付家法家中核實扶貧政策到位情況。

曾建忠(左一)到貧困戶付美珍家中落實產業幫扶政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