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新報全媒記者 戴蕾 通訊員 李楊 郭冬艷 周建華
大悟縣四姑鎮是一個革命老區,也是紅四方面軍的始發地。如今,四姑人發揚先輩敢叫舊貌換新顏的精神,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主動投身脫貧攻堅大決戰中,書寫了一曲曲不負韶華不負己的感人樂章。
心里有陽光 生活便亮堂
4月12日,春光明媚,農村新報全媒記者走進田河村李海波的家中,他正在自家的小賣部里忙碌。
李海波今年56歲,妻子吳花患有腦膜瘤,曾動過兩次手術,生活不能自理。23的兒子李祥兵自幼視力殘疾,小學沒讀完就輟學在家。
為了幫助李海波一家走出生活困境,2015年,鎮政府介紹李祥兵到湖北省殘疾人再就業培訓中心盲人按摩速成班學習了半年。李祥兵刻苦鉆研,很快學有所成,現在在武漢市一家盲人按摩店工作,月收入2500元左右。“以前最擔心的是兒子,現在兒子能自力更生了,脫貧奔小康更有信心了。”李海波感慨地說,只要心中有陽光,生活一定會越來越亮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啊!”同行的四姑鎮黨委書記羅小敏介紹,2018年鎮里培訓貧困人員209人,讓他們學有所長。
政府給政策 致富靠自己
4月12日下午4時30分,錢海生的妻子黃金玲準時打開豬圈大門開始給豬喂食。由于幼子患有腦癱,錢海生家陷入貧困。
2016年,在外打工的錢海生回到村里,在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幫助下,他申請到7萬元貧困戶小額信貸,租下村里閑置的羊圈,改成豬圈,買了豬崽和飼料,開始喂養。“一開始什么都不懂,死了幾只豬仔,心疼得飯都吃不下。”錢海生說,后在畜牧站技術人員指導下,養殖業走上正軌。2018年,他養了80頭豬,400多只雞。“政府給了這多好政策,脫貧致富得靠自己。下得力,吃得苦,不愁過不上好日子。”錢海生樂呵呵地說。在他的示范帶領下,會山村70%的農戶在發展養殖業。
羅小敏介紹,該鎮一直大力引導貧困群眾發展脫貧產業,目前,全鎮自主發展特色產業的農戶有489戶。
掌握新技能 脫貧路更寬
同興村28歲的戴莎,原本與丈夫吳鑫過著幸福的生活。2015年,吳鑫被確診為尿毒癥,后又做了腎移植手術,前后花去醫藥費70多萬元,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全落到戴莎的肩上。
2017年,同興村村委會引進能人大戶在村灣流轉土地500畝,種植金絲黃菊和水晶壽桃。在村委會的推薦下,戴莎帶著公婆加入村里的合作社,種植、加工、銷售金絲皇菊,實現家庭收入近10萬元,全家光榮脫貧。“她還自學抖音,快手,將基地的菊花拍成短視頻,然后發到網上,每個月可增加收入1萬元哩。”羅小敏說,2018年,鎮里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448戶1602人增收。公司指導貧困戶種植金絲皇菊,并簽訂銷售合同,確保貧困戶每畝收入不低于2000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