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早晨,江陵縣熊河鎮吳橋村四組貧困戶曾書安都會對屋內屋外進行一次全面清掃,每次清掃完都有很大一袋垃圾。曾書安說,“現在家門口就有垃圾桶,扔垃圾很方便,也能隨時提醒自己保持環境衛生。”
近日,數個嶄新的綠色垃圾桶“亮相”于G351國道公路吳橋村路段沿線、農戶周邊環境以及村級公路旁,農戶房前屋后,吳橋村逐漸變得干凈整潔。
據了解,為改善村莊環境衛生,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環境衛生習慣,幫扶單位、縣駐吳橋村工作組與村“兩委”研究決定,從扶貧資金中列支4萬余元購置1000個容量為50升的封閉式垃圾桶,按照每戶放置一個垃圾桶的標準,在村莊配足、配齊垃圾收儲設備,滿足群眾需求。

駐村工作組在走訪收集民情民意時,了解到了“行路難、溝渠堵、居住環境差”,成為全村老百姓心中共同的“癥結”,經過與村“兩委”反復研究,本著“扶貧開發,基礎先行”的精準扶貧工作思路,優先解決路、橋、渠等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在包村縣領導、幫扶單位、駐村干部、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充分運用扶貧資金,實行集中統籌、捆綁發放,破解了資金難題,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一時間,一番大干、快干的扶貧浪潮在全村火熱翻滾起來。
望著已鋪滿碎石的2280米生產路,吳橋村二組村民汪梅芝喜上眉梢:“以前,這路晴天一把刀,雨天一灘泥,扎破了好幾條三輪車輪胎,農產品的運輸全靠人挑肩扛。”但這一狀況在2018年得到改變,村“兩委”利用扶貧幫扶資金對其重新修整,大大改善了農民的出行情況。
近兩年來,吳橋村爭取專項扶貧項目資金500萬元,其中,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就有393萬元,改擴建修整道路6條共7250米,疏挖溝渠3950米,新架設127盞LED農村路燈,新建了1400平方米農村文化體育活動廣場。
如今,每到傍晚時分,伴著晚霞,群眾在建成的文體活動場上,跳舞、健身、聊天……享受著此起彼伏的鄉村田園交響曲,一盞盞路燈隨夜亮起,白色的燈光,不僅扮靚了村莊的夜空,也照亮了吳橋村的脫貧希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