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東晚報記者方新平通訊員江海華
蘄春縣株林鎮姚垸村扶貧工作隊隊員龔勝春,帶著幫助群眾脫貧夢想,用真情溫暖群眾,用仁心幫扶群眾,用妙手呵護群眾,與村民心手相牽,讓姚垸村這片貧瘠的土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真情溫暖群眾精神富足保增收
姚垸村是蘄春縣北部一個偏僻山村,是株林鎮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一個重點貧困村,實現整村出列任務緊、難度大。
“人要脫貧,首先必須樹立信心,在精神上脫貧!”村黨支部書記余國志說,2017年5月,在株林鎮中心衛生院擔任黨支部宣傳委員、工會主席的龔勝春被縣扶貧攻堅指揮部調派到姚垸村擔負起了幫扶該村精準脫貧的重擔。在摸清村情后,龔勝春不僅幫助構建出了扶貧有責、扶貧負責、扶貧盡責的責任體系,還給村里開出真情溫暖群眾、精神富足保增收的良方。
為激發貧困戶脫貧的自身動力,提高貧困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龔勝春改變過去給貧困戶送錢送物的做法,在株林鎮中心衛生院院長陳敦國的全力支持下,幫助村里辦起了“愛心超市”,給每位貧困戶設立家庭積分賬號,不僅每月組織村組干部、黨員、群眾代表和扶貧工作隊一道圍繞貧困戶的精神風貌、產業發展、環境衛生、鄰里和睦、學習培訓和脫貧成效等7個方面,按照評分細則進行評積分,讓他們每月憑積分到愛心超市兌換日常生活用品。
不僅如此,他還幫助探索出“村兩委+村級合作社+貧困戶”協同發展模式,發展立體種養、生態養殖、林下經濟等,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示范帶動貧困戶增收。
仁心幫扶群眾發展產業促增收
“姚垸村扶貧工作隊五天四夜全都沉在村里,幫助找項目、引項目、推項目,一大批扶貧項目落地生根,成為貧困群眾的‘搖錢樹’‘聚寶盆’。”見證著姚垸村近兩年發展變化,株林鎮分管精準扶貧工作的鎮干部袁盛文對龔勝春仁心幫扶群眾謀發展這樣評價道。
6組村民陳明雄的妻子中風,左側邊手邊腳失去知覺,母親又老年癡呆,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在村子周邊打零工維持。為讓陳明雄做活時不分心,龔勝春在鼓勵他發展家庭養殖、種植蘄艾的同時,經常幫助照看陳母。去年10月的一個下午,天空下著雨,憂心兒子淋雨,陳母出門給兒子送傘,結果傘沒送到,人卻走丟了!龔勝春聞訊后,馬上和村干部聯系,連夜幫助找回。
還有年逾花甲的姚垸村4組村民許彰德,本人傷殘,妻子患心臟病,老兩口對脫貧基本失去了信心。摸清許彰德家致貧原因的龔勝春主動將其作為自己的定點幫扶對象,經過進一步座談了解到其曾當過兵,對農業機械十分感興趣后,龔勝春當即與村干部一道,幫他建廠房,買機器,通電源,在村里給他辦起了一個小型扎米廠……
妙手呵護群眾用活政策穩增收
“駐點幫扶的鎮衛生院把健康扶貧的政策用活了!”袁盛文說,姚垸村土壤貧瘠,資源匱乏,不少貧困戶都是因病致貧。為讓這些困難群眾早日脫貧,龔勝春和衛生院領導班子妙手呵護群眾,用真情讓愛心的火炬在貧困村傳遞。
10組村民李學紅的妻子周玉花罹患帕金森癥,平日全身發顫,手足無力。
“住院報銷90%,門診報銷80%,還幫其爭取到慢性病補助,每年定額報銷800元!”袁盛文說。如今,李學紅不僅給妻子治病無憂,農業生產、家庭種養也兩不誤。僅去年,他們家就養雞20只(每只補助15元),養羊10只(每只補助120元),養豬1頭(每頭補助450元),種植蘄艾3畝(每畝補助400元),僅補助一項就穩定增收3000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