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堵河詩畫

科技下鄉

發展香菇產業

發展茶葉產業

發展果林種植
記者劉俊特約記者程平通訊員方洪波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風景如畫,但見秦巴腹地的竹山縣層林吐翠,到處一派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近年來,竹山縣牢固樹立生態優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一手抓起生態建設的急難重任工作,一手抓緊林業生態保護治理的政治任務,交出了一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精彩答卷:截至去年底,全縣森林覆蓋率62.69%,與上年增長0.44%。
國土綠化全域鋪開
綠色名片更亮
去年11月21日,在荊門市舉行的第五屆湖北生態文化論壇會上,竹山縣獲得2018年“湖北省森林城市”稱號,由此再增添一張閃亮的名片。
這是全縣上下凝心聚力齊心“創森”的成果,更是林業職能部門履職盡責、主動作為的結晶。2015年以來,竹山縣繼續圍繞創建“湖北省森林城市”這一目標,以36項指標對標對點實施各項工作,圓滿完成綠滿竹山、長防林建設、低產林改造、石漠化治理等重點工程建設任務,大力實施城鎮增綠、鄉村植綠,不僅成功創建了湖北省森林城市,還成功創建了潘口鄉小漩村等13個省級綠色示范鄉村。
讓森林擁抱家園,更要讓家園充滿綠色。為持續擦亮這張來之不易的綠色新名片,在推進“創森”工作的同時,竹山縣還加快推進城鄉國土綠化各項工作,促使全域綠色面積不斷擴大,城鄉綠意越來越濃——
超額完成營造林任務。累計完成省級營造林163000畝任務。其中,精準滅荒25441.7畝、封山育林41800畝、退化林分修復56500畝、森林撫育41700畝。截至2018年底,全縣森林覆蓋率62.69%,比上年增長0.44%,活立木蓄積量比上年增長4%以上,這兩個綠色發展、精準脫貧重要指標增長率位居省、市前列。
綠色行動初見成效。通過著力實施“5+1”行動綠色工程,全縣獲得“省級綠色示范鄉村”榮譽的鄉村和全縣所有扶貧搬遷安置點共栽植10萬多株香樟、紅葉石楠、女兒紅、欒樹等綠化苗木。不僅如此,還完成了縣境內51公里谷竹高速公路可視范圍內荒山荒地的補植補造工作,對所有墓地栽植大規格帶土球塔柏1萬多株,真正實現了綠色全覆蓋。
精準滅荒工程初步告捷。按照“一年見成效,兩年上臺階,三年全綠化”總體目標,采取人工造林、補植+封山育林、林地清理+封山育林、直播造林的方式,制出作戰圖,實行掛圖作戰,確保精準滅荒工作取得實效。2018年,全縣通過省級驗收合格面積20045.8畝,占三年總任務63786.4畝的31.4%。按照計劃,今年全縣還將繼續完成43740.6畝的滅荒任務。
林特產業助力增收
富民道路更寬
念活“林字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在竹山縣各處,林特產業正成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
在柳林鄉,引進的湖北神農愛民藥業有限公司發揮企業龍頭帶動效應,摸索出了一條條以茶葉、小林果等林特產業的新路徑,以助力精準脫貧。通過“政府+公司+產業基地+貧困戶”的扶貧之路,發展木本藥材娑羅樹1500畝,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在樓臺鄉,外出創業成功人士王峰、段忠富分別成立竹山縣峰泰、錦宏花椒專業合作社,在本鄉白蓮村、興旺村發展大紅袍花椒600畝,為帶動同村貧困戶脫貧帶來希望;
在擂鼓鎮,該鎮形成了以“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林特產業發展模式,通過流轉600畝林地,大力發展連翹中藥材種植。
這些只是竹山縣發揮林特產業優勢帶動地方脫貧致富的努力實踐。近年來,竹山縣按照生態優先、產業至上、民本取向、增綠富民的思路,根據有基礎、有規模、有市場、有效益的定位,以林農增收、林業增效為目標,全方位推進“綠滿竹山”,實現了綠色全覆蓋與精準脫貧有效對接,探索出了一條條以林特產業助力精準脫貧的新路徑。全縣已扶持培育林業企業48家、林業專業合作社300多家,帶動貧困戶戶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全縣80%的貧困戶通過林果產業增收。
2018年,竹山縣以市場為主導、項目為支撐,多模式發展林特產業。據統計,全年爭取林業項目資金1.11億元,完成林業固定資產投資4.55億元;完成招商引資1億元;實現林業總產值23.5億元,比上年增長7.8%。
在林特產業富民工程建設上,該縣從技術入手,指導村民掌握橡子直播造林技術,建設耳菇林10000畝;從資金入手,新建皂角、黃柏等林藥兩用林3500畝,新建核桃、板栗、油橄欖、花椒食用原料林2500畝,新建竹林1000畝,發展桃子、櫻桃等小水果2000多畝。如今,在該縣城關、寶豐、麻家渡、溢水等鄉鎮,獼猴桃、桃子、無花果、葡萄、杏子等林果遍地分布,既激活了脫貧的內生動力,又拓寬了致富道路。
同時,從落實生態扶貧政策著手,全年管護生態公益林154.85萬畝,兌現補償資金2145萬元,覆蓋貧困戶19540戶,兌現補償資金417.8萬元,管護面積33.08萬畝。不僅如此,還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累計選聘2475名生態護林員(2016年1060人,2017年1415人),制定生態護林員選聘和管理辦法,全面維護全縣435.13萬畝森林資源安全,累計兌現管護補助848萬元。
森林管護加大力度
生態屏障更牢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守住青山綠水就是守住金山銀山。竹山縣地處秦巴山區漢水流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森林守護的擔子更重。2018年,該縣林業部門切實擔起管護之責,始終堅持把森林資源管護放在生態文明建設和創森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大保護力度,織密森林防護網,筑牢了綠色生態屏障。
森林防火放首位。提高政治站位、落實主體責任、加強防火宣傳、強化火源管理、排查火災隱患、加強值班值守,全縣森林防滅火形勢總體平穩,過去一年,全縣共完成森林管護面積203.51萬畝,天保公益林建設0.5萬畝,森林火災受害率比去年同期大幅度降低。
森林撫育促“優化”。完成森林撫育2萬畝,采取就地(不下山)焚燒處理的方式,率先完成了春秋兩季松材線蟲病普查和美國白蛾監測調查及防治工作,全縣未發現美國白蛾病蟲。
涉林違法嚴打擊。共偵辦涉林刑事案件28起,辦理林業行政案件135起,打擊違法人員120人,有效維護了森林資源安全。完成了全縣第五次森林普查三分之二以上的外業調查任務,進度在全市靠前。
林場改革及綜合執法辟新路。全縣原有6個國有林場優化整合為4個國有林場,全部定性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現有69名職工全部核編核崗到人,人員工資、工作經費全部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并順利通過省國有林場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檢查驗收。全面深化以森林公安為主行使林業行政處罰權的林業行政綜合執法“竹山模式”,該模式作為林業行政綜合執法模式之一,被省林業廳在全省林業系統推廣。
黨建引領強隊伍。牢固樹立“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理念,緊盯“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總目標,堅持帶好一個班子,管好黨員干部,推動黨建工作扎實開展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繼續落實主體責任,把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放到全局工作中去把握、去推動、去落實,真正把管黨治黨責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繼續推行完善年度承諾、述職、評議、考核、問責“五位一體”的黨建考評機制,層層壓實責任、傳導壓力,推動全縣“務林人”知責明責、守責擔責,當好生態“保護員”、綠化“戰斗員”、廉政“護林員”。
啟航新時代,邁步新征程,奮力新作為。“綠色崛起的征程上,竹山縣還將以推進林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服務“一核兩帶三為主”戰略為中心,以興林富民為宗旨,以生態資源保護為前提,以全力實施鄉村振興“5+1”綠色工程為主責,深入開展“系統化建設推進年”活動,系統化謀化、部署、推進林業改革發展,扎實做好各項重點工作,為竹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作出更大貢獻。”竹山縣林業局局長曹承衛談起林業發展滿懷信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