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趙峰通訊員龔紅焰丁紅霞
坐在家門口的池塘邊——
五六年前的他,眉頭緊皺,覺得生活沒有希望,多少次想縱身一躍,結束自己的生命。
如今的他,喂著魚、養著豬、養著雞,覺得好日子還沒過夠。
他叫胡月先,今年66歲,大悟縣黃站鎮李園村的“名人”。一提到他,鄰居都說:“老胡這輩子啊,就是一個傳奇。”
李園村位于大山深處,交通不便。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腦筋活絡的胡月先買了全村第一臺拖拉機,幫村民送人、拉貨,很快就在垸子里蓋起了第一棟樓房,買回了第一臺彩電……
不僅富裕,而且幸福。妻子肖萍芳操持家務,兩個兒子高大帥氣,體貼孝順。
不幸始于2005年9月。在武漢務工的大兒子被確診為尿毒癥,花了近15萬元醫療費,還是沒治好,走了。2012年底,小兒子又被確診為尿毒癥,也不幸去世。
肖萍芳悲痛欲絕,終日以淚洗面,精神恍惚。消沉頹廢的胡月先坐在家門口的池塘邊,多少次想一走了之。可想想老伴和剛剛1歲半的小孫女,老胡邁出去的腳,又收了回來。
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5年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村里將胡月先一家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村干部問他,有什么需求?他回答:我想我兒子!村干部再問,有政策支持,有技術幫扶,你想干點什么?他回答:就算給我家財萬貫,又有什么用?
一時間,胡家成了精準扶貧的“老大難”,包保干部愁得直撓頭。
村干部沒有放棄,三番五次登門拜訪。一開始,兩句話沒說完,胡月先就鉆進里屋不再見面。兩次、三次、四次……
慢慢地,胡月先心動了。他利用家門口的池塘開始養魚、養鴨,后來又在塘堰上養豬。“每天忙忙碌碌,也就沒時間再想兒子了。”胡月先說。2017年底,他家已經養了1500公斤魚、1000只鴨、300只雞、30頭豬,并利用魚塘開展垂釣業務,年純收入8萬元左右。經過綜合評估,他家順利脫貧摘帽。
今年春節前,胡月先拿出10頭小豬崽,無償贈送給附近村灣的貧困戶。“遇到啥困難,給我打電話啊,隨叫隨到。”胡月先承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