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余姚市“道德銀行”實踐總結與工作推廣會現場。何蔣勇 攝
中新網5月31日電 2012年5月,浙江寧波余姚“道德銀行”在全國率先推出,通過“道德”與“信貸”聯姻,支持農民創業致富,深化農村道德建設。經過7年的發展,截至今年4月,余姚“道德銀行”累計向2.78萬余戶農戶發放貸款23.12億元(下同:人民幣),為支持農民創業致富、打造新時代文明高地、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注入了強勁道德力量。
5月30日,浙江寧波“道德銀行”實踐總結與工作推廣會在余姚舉行,“道德銀行”的好經驗、好做法將在寧波全市推廣。目前,余姚市“道德銀行”總行下轄21個支行、305個分理處,覆蓋余姚全市所有行政村和社區。
余姚市委書記奚明介紹,近年來,余姚堅持把“道德銀行”作為弘揚時代新風、深化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全力推動道德與“信貸”聯姻、和“禮遇”掛鉤,營造了“做好人有好報、講道德有回報”的濃厚氛圍,為打造新時代文明高地、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注入了強勁道德力量。“我們堅持小處著眼、細處著手,找準道德評價這一切入口,讓無形的道德可量化、可觸摸。”

圖為寧波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萬亞偉講話。何蔣勇 攝
據了解,“道德銀行”致力倡導“好人好報、德者有得”的社會氛圍,將善行“量化存儲”,讓美德“保值增值”,讓無形的道德獲得有形的回報,讓有德好人實現有身份、有實惠、有地位。
在完善道德信貸的同時,余姚市“道德銀行”通過創設“道德綠卡”,加強對身邊好人的關愛禮遇,憑卡享受免費(優惠)觀影看戲、乘坐公交、體檢旅游、通信服務、購物消費等100余項關愛禮遇。
加強道德建設,既需要政府層面的“頂層設計”,發揮政策和法律的引導作用,也需要社會和民間力量的長期參與。在現場,余姚“道德銀行”具有普遍推廣價值是與會專家的一致共識。
原中央黨校培訓部副主任李中印表示,信用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加強城市信用體系建設,有利于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優化城市營商環境。

圖為余姚市“道德銀行”實踐總結與工作推廣會現場。何蔣勇 攝
在浙江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信用管理系主任、教授葉謙看來,余姚“道德銀行”借款對象覆蓋廣,群體參與面大、帶動性強,地方區域道德文明建設和信用營商環境就會得到有效提升。對于地方商業銀行而言,“道德銀行”既是社會責任的承擔,也是信貸產品的創新,擴展了金融服務的客戶,提升了銀行經營收入,同時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也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振興鄉村做了有益探索。
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浙江工商大學校長陳壽燦認為,這種通過“道德銀行”而實現“道德”與“信貸”聯姻的做法,成功地提供了一種在制度建設層面促進德行明智的有益借鑒。
“余姚‘道德銀行’把無形的‘道德資產’變成了有形的信貸資本。”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肖群忠說,這不僅解決了農村創業者融資的問題,還直接推動了農村民眾道德素質的提高和村風民風的好轉,使基層道德建設更加貼近民眾、貼近生活、貼近實踐,是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創新做法和新鮮經驗,對于基層治理、樹立全社會崇德向善的風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和推廣價值。
李中印建議,要做好“道德銀行”建設的宣傳推廣,同時健全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加強個人誠信建設,創新信用惠民措施,提升信用體系建設獲得感,不斷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 (何蔣勇 楊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