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袁艷陽周紅書
麻城職教集團保衛科長林立新以“真扶貧,扶真貧”的擔當,結遠親,動真情,真誠幫助地處大山深處的貧困戶丁茂國一家,詮釋著一名黨員干部的扶貧情懷,演繹了窮在深山有遠親的故事。
一個不眠之夜
2015年秋季學期,麻城職教集團按照上級安排,結對幫扶大山深處張家畈鎮近石山村。為做好精準扶貧、精準對接工作,學校指定保衛科長林立新包保貧困戶丁茂國一家。
得知這一任務后,林立新急忙向老家在張家畈的教師打聽近石山村和丁茂國家的情況。因為林立新老家在福田河大山深處,他深知農村的艱辛,想到自己當年家庭生活的艱難,求學的不易,深夜查寢歸家的他,碾轉反側,難以入睡。丁茂國老漢的形象、家庭的狀況等,一直在林立新的腦海里盤旋。
一個不眠之夜后,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他頭腦中形成:明天,剛好是星期六,我要先去丁茂國家看看。
一位不速之客
第二天,林立新早早地起了床,乘上了前往張家畈的班車。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顛簸,他來到了張家畈街頭。隨后又步行十多里路程,終于來到丁茂國家。
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呀?——三間低矮的土磚平房前,站著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他目光有些呆滯,老伴正在一旁打理豬食。見來了客人,也不愿打聲招呼。林立新不由自主地走進丁老漢屋里,只見一盞發黃的電燈泡,一張自制的木桌,幾件簡陋的家具……丁茂國一家三口人,老伴體弱多病,兒子沒文化,流浪在外,幾年都不回家一次,家里年均收入不超過2000元……
一項脫貧之舉
2015年11月27日,林立新帶領保衛科一行16人,利用假日休息時間,頂著凜冽寒風,驅車70余公里,再次來到張家畈鎮,然后步行十余里山路,給丁茂國家送去食用油和4200元的首批扶貧資金,這些物資和錢都是林立新和保衛科其他同志自發捐贈的。
自結對幫扶丁茂國家后,林立新針對他家的實際情況,建立了扶貧檔案,制訂了近期和遠期的扶貧計劃。扶貧分兩步走:先期幫助他家發展養殖業,達到快速脫貧;后期通過產業脫貧,達到長期致富。林立新告訴丁老漢,先利用首批扶貧資金購買15只羊崽,建一間羊圈;下一步再逐漸擴大規模,提供技術支持、資金援助、銷售渠道……
聽到林立新真誠的話語,看到扶貧隊員真誠的幫助,不會言辭的丁茂國開心地笑了,也鼓起了致富的信心。他按照林立新的思路,蓋了羊圈,買了羊崽,充分利用大山的優勢,一心一意養起羊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近3年的努力,丁茂國老漢不但還完了以前的借債,還利用賣羊的積蓄和國家危房改造獎補資金,在張家畈鎮買了近100平方米的樓房。
一條長遠之策
畢竟在鎮上買了房子,天天往返十多里回近石山去放羊也不現實。加之歲月不饒人,丁茂國的年紀又那么大了,如何讓他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徹底解決貧窮問題呢?林立新又在腦海里思索著。
他了解到近石山原是一個林場,當年部分知識青年下放到這里,和當地老百姓一起栽種了很多油茶,后來疏于管理,油茶基地被荊棘纏繞,難以獲得收入。幸好村級重組,近石山村合并到項家畈社區,社區黨支部書記項志俊帶領社區一班人成立了“向勝油茶基地”,才把這山上零星的茶樹盤活了。
林立新想:既然有社區組織,何不多做社區和貧困戶工作,讓社區消滅荒山,擴大油茶種植面積呢?他的想法與項志俊書記不謀而合。
在社區牽頭下,今年春季,項家畈社區擴大墾荒面積600多畝,并主動為群眾組織油茶苗。林立新得知這一消息,多次來到丁茂國家,除給其送來食用油和大米外,還鼓勵他積極響應社區號召,多種植油茶。林立新還親自將1500多元錢送到丁茂國手中,鼓勵其積極發展油茶產業。
不僅如此,他還將2000元現金捐給項家畈孝善超市,鼓勵村里群眾多行孝善,靠自己勞動所得,多攢積分,脫貧致富。
林立新待丁茂國親如一家人,寫下了真心扶貧的一段佳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