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祥市地處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北段,版圖面積4488平方公里,耕地127萬畝,農業人口70萬人,承擔著農村三產融合、農民工返鄉創業、資源枯竭城市轉型、PPP、土地經營權抵押等多個國家級試點示范創建任務。境內山地、丘陵、平原、江河、湖泊兼具,是全國糧油生產和淡水養殖大縣,素有“文化之邦”“魚米儲倉”“長壽之鄉”“旅游天堂”的稱譽。
近年來,鐘祥市以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為抓手,強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三農”工作考核連續7年位居全省前三強,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蟬聯全省榜首。
推行三個引領 聚集發展力量
該市堅持把農村產業融合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總抓手,把“三園一體”作為產業融合的大“炒鍋”,集聚多方要素,全力全程推動。
加強組織引領。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市“四大家”負責人包聯服務田園綜合體、市直部門包聯指導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科技園、鄉鎮駐點推進現代農業創業園;每半年開展一次觀摩拉練活動,全體市“四大家”班子成員、市直部門和鄉鎮黨委主要負責人現場對“三園一體”建設情況考評打分,考評結果納入鄉局綜合考核范疇。
科學規劃引領。圍繞結構調優、規模調大、技術調新、效益調高,編制了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總體規劃,糧棉油、瓜果蔬、畜禽、水產等9個專項規劃,以及彭墩田園綜合體、“香稻嘉魚”現代農業產業園、綠邦蔬菜現代農業創業園等數百個園區規劃。
政策傾斜引領。市財政每年預算1000萬元,專門扶持產業特色優、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三園一體”;建立8000萬元風險補償基金,按照1:10放大,撬動銀行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采用“123+N”模式,整合國土、水務、農業、交通等部門涉農項目資金,統籌用于三產融合基地,為“三園一體”建設高標準農田27萬畝。
搭建四個平臺 強化政策支撐
三產融合是全方位融合,從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制作、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互相連接、互相拉動、多元融合,產生效益最大化。
鐘祥從制約產業融合的突出問題出發,多維度、多角度搭建平臺,掃清一切阻擋產業融合發展的“攔路虎”。
搭建職業培訓平臺,讓專業人干專業事。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027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3000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07家,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2018年深入鄉村培訓2200余場次,組織21萬人次開展百名大戶、千名理事、萬名農民“三大培訓”,基本實現了“散戶變大戶、新手成能手、農場變工廠”。
搭建土地流轉平臺,讓有實力的主體干有規模的事。建立覆蓋市鄉兩級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推行龍頭企業主導型、合作組織網絡型、回歸老板創業型、村委組織引導型、種田能手帶動型五種流轉模式,實現了由小面積流轉向整村流轉、由零星分散流轉向集中連片流轉、由農戶之間流轉向新型主體流轉三大轉變,引導新型主體通過經營權流轉、代耕代種、轉包入股等方式。目前,全市流轉土地98萬畝。建設萬畝以上的現代農業產業園15個,千畝以上的126個。
搭建科技推廣平臺,讓傳統農業走科技化的路。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4家院士工作站,與中國農科院、華中農大等15家院校、科研單位建立長期技術合作關系,引進新品種129個,研發和引進新技術60多項,全市科學施肥技術應用面積260萬畝,覆蓋率達到90%。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綠色防控、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主要農作物全面全程機械化等技術得到全面廣泛地運用。2018年,該市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范例縣市。彭墩長壽食品產業園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目錄。
搭建質量監管平臺,讓生產流程走標準化的路。以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省級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為契機,加大農資使用監管力度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力度,全面提升監管能力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帶動油菜、小麥、蔬菜、水果等作物實施標準化生產。2018年,“三品一標”總數累計達到250個,其中地標產品11個,居全省第一。2018年被省政府正式命名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在“全國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鐘祥興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鐘祥食用菌”榮獲金獎,“興利”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強化五個結合 探索發展路徑
農村處處有三產。如何互動融合才是關鍵點。怎樣推動農業“接二連三”,鐘祥市在探索創新實踐中找到了結合點、落腳點,即農農、農工、農旅、農金、農商“五個結合”路徑。
農農結合增強農業成就感。推廣“一高三新”(高效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生態種養模式40多種70萬畝,其中發展稻鱉、稻蝦、稻魚等立體種養模式10萬畝。獨創的“香稻嘉魚”種養模式,“稻田四周栽桂花,田間溝廂養鱉蝦;全程不施一滴藥,綠色有機效益佳”。農業正在成為更加賺錢的產業。
農工結合增強農民獲得感。加快建設彭墩長壽食品產業園,引進14家億元企業。全市培植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06家,2018年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規上)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3.7:1。實現了農民就地就業。農民高興地說:“家鄉就業好處多,不用四處去奔波,白天打工能掙錢,晚上回家能團圓”。農民正在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農旅結合增強農村幸福感。市財政每年投入9000萬元以獎代補,持續開展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行動,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進田園變游園、農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打造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彭墩村、湖北民俗民藝第一村莫愁村、萬紫千紅植物園等知名鄉村旅游景區,建成18個省以上旅游名村和休閑農業示范點。該市被評為“全國魅力新農村十佳縣市”,客店鎮被評為“中國慢生活休閑體驗鎮”,南莊村上榜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和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荊臺村、張家集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明燈村、楊橋村、桂竹村入選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典型示范村。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108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 74億元。農村正在成為人人向往的地方。
農商結合增強農業安全感。全市成立電商運營中心、配送中心,健全物流體系、培訓體系,實現城鄉融合、線上線下融合、不同業態融合“三個融合”,先后打造移聯網信電商產業園、彭墩電商一條街,1000多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搭建電商平臺,建成鎮級電商服務站17個、村級電商服務站810家,發展快遞物流32家,實現網店覆蓋到村、物流配送到村、培訓宣傳到村。2018年,全年迎豐、奇云等14家電商企業農產品網上銷售額3.1億元。農業正在成為更有保障的行業。
農金結合增強農業認同感。建成湖北首家縣域金融服務中心,強力推進全國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建立覆蓋市鄉兩級的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和農合聯平臺,市財政設立8000萬元涉農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貼息資金,累計為農戶和新型主體發放貸款2742筆4.6億元。農業正在成為金融關注的熱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