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以市場需求和貧困勞動力個人意愿為導向,孝昌相繼開辦了計算機應用、育嬰、服裝制作與設計等技能扶貧就業培訓課目,多數培訓人員在家門口找到就業崗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鴻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宋效忠 通訊員 黃一鳴
5月16日,在孝昌縣就業訓練中心大樓內,美容、育嬰、服裝加工、西式面點等技能培訓正在火熱進行,吸引了十里八鄉約200人參加。
近3年來,孝昌縣累計開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0多期,培訓貧困勞動力5000余人次,不少貧困人口依靠所學技能闖出脫貧路。
因地因人按需施訓
“一開始,我們主要安排他們學計算機、茶葉加工制作、果樹苗木種植。現在,我們培訓的內容擴展到建筑裝修、餐飲服務、服裝加工、修腳、小龍蝦養殖等。”孝昌縣勞動就業局副局長徐世春介紹。
市場上急缺哪些工種,貧困戶需要什么樣的技能培訓?縣勞動就業局開展廣泛調查,據此聘請一批有技術專長的授課教師,因地、因人制宜,按市場需求展開培訓。徐世春說,技能扶貧重在精準,力爭達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小悟鄉項廟村,大部分貧困戶有茶場,但由于不懂技術,茶葉產量低,他們就組織茶葉種植技術培訓。部分鄉鎮留守婦女多,就引進服裝加工扶貧車間,有針對性地開展服裝縫紉培訓。大城市急需月嫂等工種,而一些留守婦女就業無門,縣里就組織開辦月嫂培訓班。這種培訓見效快,好上手。
送上門引進來走出去
“把嬰兒放下時,屁股先著床。”“給嬰兒穿紙尿布,松緊要適度,以能塞進兩個手指為最好。”5月16日,孝昌縣就業訓練中心內,育嬰師培訓班座無虛席,老師徐瑩手拿嬰兒模型,邊為學員示范邊講解。
引進來,即在縣訓練中心常年免費開設電腦、服裝、育嬰、美容、西式面點、修腳師等培訓課程,讓有需求的培訓對象隨到隨學。“除了引進來,還采取送上門、走出去的方式,盡可能擴大貧困對象技能培訓覆蓋面。”徐世春表示。
送上門,即在鄉鎮舉辦服裝縫紉培訓班、月嫂培訓班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等,讓貧困人口就近接受免費培訓。
走出去,即依托武漢、孝感、隨州等就業定點培訓機構,對目前未開班的培訓項目,按需求分批次送人到外地接受培訓。
專項投入1600萬元
在孝昌,縣勞動就業部門每月舉辦不少于一場扶貧對象就業援助活動或工業園企業小型招聘會,幫助有意愿的扶貧對象就近就業。對縣域內招用貧困勞動力的單位,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及崗位補貼。
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該縣從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約1600萬元,用于就業創業培訓、就業援助和創業扶持。
徐世春介紹,縣里每年列支123萬元職業培訓補貼資金;對用人單位招用困難人員就業并及時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人均3000元標準給予社會保險補貼,每年按1000人列支補貼資金300萬元;增加創業擔保貸款基金300萬元,每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000萬元,每年爭取財政貼息180萬元;對貧困戶搞個體經營的,最高發放創業貸款10萬元。對貧困戶合伙經營、創辦小微企業或組織起來就業的,按每人不超過10萬元、總額不超過50萬元的額度實行“捆綁式”貸款,2年內給予全額財政貼息。
助貧困戶闖出脫貧新路
“今年3月在孝昌參加育嬰師培訓,4月就持初級育嬰師職業資格證到武漢上崗,吃喝住全包,第一個月就拿4500元。”季店鎮厲店村貧困戶孫杏芝介紹,“我以前也在武漢當育嬰師,但沒有資格證,收入低。”
據徐瑩介紹,培訓中心自2017年9月開辦育嬰師培訓班以來,共培訓了1500多人,其中貧困勞動力300多人。大部分貧困勞動力已找到工作,每月收入至少4000元。
技能培訓,讓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闖出脫貧新路。“通過開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讓農產品量質齊升,助貧困戶年均增收7000元。”徐世春說,目前全縣還新建制帽、育苗、植草、制茶、手工、創客等56個扶貧車間,安置貧困戶就業3000多人,人均增收2000多元。“光服裝扶貧車間,我縣就引進了10多個。服裝扶貧車間一缺人,我們就開班培訓。學員培訓合格后,我們除推薦就近在扶貧車間上班,還送她們到漢川等地服裝廠上班。”縣就業訓練中心服裝培訓老師寧坤元說。
28歲的王店鎮貧困戶汪佳麗,今年3月培訓一個月后,就近到鎮里服裝扶貧車間上班。上個月,她拿了1700元工資。汪佳麗說,“如今在家門口就業,收入和以前在縣城上班差不多,還可照顧老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