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施工隊在山谷中艱難施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嶼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嶼 通訊員 楊志國 朱建青
山連山,山疊山。霧靄環繞中,險峻陡立的高山,宛如一道橫亙眼前的綠色屏障。這山有多高?谷城縣廟灘鎮水溝村的鄉親們說,仰頭才能看到天!
多年來,山高路陡,吃水難。6月20日,水溝村黨支部書記許順武說:“多虧了市里的扶貧工作隊,我們終于用上了干凈水。”
盼水盼了數十年
從谷城縣廟灘鎮集出發,驅車20多公里山路,才到水溝村。“以前說廟灘鎮有三怪,水溝無水便是其中之一。”谷城縣科技經信局干部萬昌明介紹,很早以前,水溝村門口有一條水溝,也不缺水。但這里的山一下雨就容易滑坡,大量砂石沖入,將水溝抬高近3米,細小的溪流被埋成了地下水,直到村口下游1公里開外,潛流才從砂石中瀝出,且流動不暢。
水量稀少,加上沿線生活污水及農業污染物排入,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在水溝下游,溝內長滿綠藻,污濁不堪。用玻璃杯舀上一杯,水體渾濁,放置十來分鐘,底部便會出現一層絮狀沉淀物。“以前村民就吃這樣的水。若不燒開,人喝下去立馬拉肚子。”萬昌明說,嚴重缺水,導致水溝村陷入深度貧困;周圍十里八鄉的姑娘被介紹對象,到村里一看,就斷了念想,扭頭就走。
許順武回憶,上世紀50年代起,水溝村就開始打井,但沒出水;村民們隨后修渠,在懸崖峭壁間挖開山體,炸出山洞,用了10年,在上世紀60年代接通十幾公里外的魏家溝河。遺憾的是山體砂石極易滲水,渠水在沿途就滲完了,根本流不到水溝村。上世紀70年代,村民在渠首筑壩,試圖增大渠道供水量,讓水能夠流到村里。可是,一夜暴雨,土壩被山洪沖垮,大家的努力再次付諸東流。
這是必須打贏的硬仗
轉機出現在2018年3月。襄陽市經信局扶貧隊經深入調研、準確把脈,提出重修引水渠的構想。“幾十年都沒成功,這次能搞成?”“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了,哪里去找人?”“這個工程耗資大,錢從哪來?”……扶貧隊的思路一提出,村里炸了鍋。
75歲的村民高知縣告訴記者,他曾組織并參與上世紀60年代的引水渠施工。當聽到重啟引水工程的消息,他找到扶貧隊隊長、水溝村第一書記張端生問:“你們確定這次能干成?不會讓村里人又空歡喜一場吧?”“老人家,現在政策好了,科技進步了,還有我們各級部門、施工單位和鄉親們一起通力協作,一定也必須打贏這場硬仗!”張端生承諾。
一系列措施快速實施。襄陽市經信局承諾的首筆50萬元工程資金迅速到位,通過招投標爭取到襄陽優質管材公司、湖北統領塑膠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入,谷城縣科技經信局、電力公司等多個部門相繼參與建設……“我們決定自魏家溝河上游引水,在原有引水渠的基礎上,鋪設專用引水管道。采取公司技術人員+村民的施工模式,只需要30名左右的勞動力即可開工。”統領公司董事長李正國公布施工方案。村民們心里漸漸有了底。“我年紀雖然大了,但身體好得很,一定要為工程出一把力,干到通水為止!”高知縣主動向施工隊請纓。
2018年9月,水溝村引水工程開始施工。面對陡峭山體、堅硬的巖石和難以見底的懸崖,李正國感嘆:“工程難度真是大啊,管材用車運不上去,得靠人工往上拖十幾公里,而且還有塌方危險。”
村民張道元帶著帳篷,和大家一起住到施工現場。有一次下雨施工中,他看見身邊不遠處猛地突然塌方,驚呆了半晌才回過神來。“只要鄉親們能喝上甜水,我們再苦再累再險也值得!”如今,他已能笑說往事。
隨后的3個月,施工隊在懸崖邊開辟出1500米的施工道路,炸穿300米的塌方山洞。今年春節前,耗資140多萬元、落差近400米、總長16公里的飲水管道全線完工并通水。
清水帶來新希望
“嘩……”當清甜的山泉從水管涌出的一刻,49歲的村民張秀清激動地張大嘴巴,半天說不出話來。“打我記事開始,一晃快50年,家里就沒吃過清水。”張秀清激動地說,“這水真甜啊,甜到心里了!”
張秀清家通水后,立刻增加了養豬和養雞的數量。“等以后旅游公路修通后,再開家農家樂。”張秀清憧憬著。
在襄陽市經信局駐村扶貧隊幫扶下,水溝村邁開大步脫貧。目前,該村自來水管網升級13公里,全村234戶、713人吃上了干凈水;硬化公路7公里,拓寬3.5公里,為旅游業發展奠定基礎;160千瓦光伏發電站建成聯網,每年可增加10多萬元的村集體收入;實現網絡通訊全覆蓋,村民打手機有了信號……
有了水,發展產業不再是空談。“初步決定發展特色養殖和循環農業,種植獼猴桃、中藥材,養殖野蜜蜂、黑毛豬、土雞等。”許順武說,“我們正準備召開全體黨員大會,確定今后的重點發展方向。”“正在幫助村里籌集資金建設葛粉廠、粉條加工廠;建立電商平臺,更好地為村里的優質葛根、紅薯找銷路。”張端生說,一張藍圖干下去,水溝村一定會變成幸福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