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日,江夏區舒安街八秀村,由武漢市民政局打造的我市首家公益性扶貧“愛心超市”,村民憑勞動積分前來兌換日用商品記者苗劍 攝
武漢晚報訊(記者楊帆 呂所知 通訊員戴良軍)一雙塑料拖鞋用去了5分,一袋5公斤的大米用了29分。昨天,81歲的江夏區八秀村村民王金香拿著積分小冊子,用維護村子清潔的積分在村里的超市免費兌換到了這兩樣生活用品。
這家超市是武漢市民政局打造的首家公益性扶貧“愛心超市”。截至目前,該超市運行已有9個月,這“積分換購”的模式得到了貧困戶的認可,也得到了市扶貧辦公室的肯定,今年將有22家“愛心超市”開進各個貧困村。
昨天,記者在“愛心超市”看到,30平米左右的超市,貨架陳列有大米、食用油、洗發水、長筒雨靴、拖鞋、卷筒紙、肥皂,甚至還有化肥等,都是村民日常生活需要的日用品。每樣貨品上面都標明了“價格”:最貴的10升一壺的食用油要59分,一個電開水壺29分。
“以前說到扶貧就是坐在家里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那樣是不對的。”67歲的村民張家灼為了每個月賺足積分,主動承擔了村里的公益性崗位,打掃村主干道。76歲的王友元說,以前家里房前屋后到處是雞糞、雜草、枯枝爛葉,如今把自家房前屋后的衛生做好了,不僅看著舒心,還可以積分換東西。
胡勝是武漢市民政局派往八秀村的聯絡員,他介紹,愛心超市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本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及村里常住的低收入家庭。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每年基礎積分為100分,結合貧困戶實際情況,由駐村工作隊、村委會和村民代表組成評定小組,每月末實行量化打分,分數將等值作為積分卡每月的充值依據,全年累計積分最高700分。
“以前那種扶貧物資,無論貧困戶需不需要,都直接發到他們手中,現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兌換。積分兌換給這些貧困戶提供了工作崗位,與此同時,村里原本需要花錢去購置的各項服務,也獲得了免費。”武漢市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說,今后將引入更多的社會組織參與到精準扶貧的工作中來,這一模式將在武漢大力推廣。
今年,武漢市民政局將開辦22家“愛心超市"。為了讓這一模式形成持續幫扶,武漢市民政局從近700家社會組織中挑選了22家一一對應22個貧困村。武漢宜昌商會秘書長高愛民說:“協會有200多家企業,愛心人士也很多,這個模式非常好,我們不僅可以送物資,還可以送崗位、送技術、送教育到貧困村,真正做到了精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