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勝
6月中旬,洪湖市螺山鎮顏家嘴村,河蟹苗種培育示范基地一派忙碌景象,來自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專家正現場指導。“784斤蟹苗,足足有4700萬只。”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專家介紹,蟹苗將在基地得到精心培育,預計年底為我省近萬畝蟹池提供優質大規格蟹種。
今年5月中旬,這批蟹苗從江蘇省射陽縣出發,歷經千里跋涉,安全到達洪湖市的新家,標志著我省河蟹苗種本地化培育開啟新篇章。
湖北是千湖之省,也是螃蟹養殖大省。2018年,全省河蟹池塘養殖面積 158萬畝,產量15.74萬噸,居全國第二;河蟹養殖產值102億元,一二三產業綜合產值超過400億元。然而,與江蘇省比,我省螃蟹個頭小一截,往往賣不上好價錢。業內人士指出,湖北和江蘇最大的差異在于螃蟹種苗和養殖理念。
江蘇流行“好種、稀養”,養出的商品蟹規格大;而我省多數蟹農習慣“多投種、保產量”,養出的螃蟹規格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河蟹在江河與海水交界處繁殖,我省養蟹必須從江蘇上海等地購買種苗,較大的蟹苗往往被當地蟹農挑走,剩下的小蟹苗被我省蟹農買走。同等養殖條件下,蟹苗的大小決定了成蟹的規格。加上路途遠、損耗較大,我省蟹農無法控制成活率,只有往塘里盡量多投一些。蟹苗本身質量差,再加上塘內螃蟹數量無法控制,增加了河蟹“養不大”的因素。
我省螃蟹養殖集中在漢川、洪湖、監利、仙桃一帶。漢川、洪湖幾家企業從中看到了商機,他們從江蘇、上海等地引入蟹苗,培育成蟹種后銷售給蟹農。但這種方式產量不穩定,生產成本較高,部分蟹農不接受。蟹苗的培育對水溫、水流都有要求,若要降低成本,必須有過硬的養殖技術。一位蟹農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買湖北本地公司的蟹種價錢太高,還不如自己到江蘇去買。”
如何培育出好的蟹苗,又降低成本?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整合相關技術力量,集中攻關,在消化吸收國內先進蟹種培育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地域、氣候特點,開發出具有湖北特色的蟹種培育新技術,使蟹苗到蟹種的成活率由50%—60%提高到90%左右,大大降低了成本,為推進河蟹苗種本地化創造了條件。
洪湖市濱湖辦事處新咀村蟹農文伙詳養了10多年河蟹。今年,他拿出15畝水塘,準備養殖規格較大的河蟹。“以后可以用上本地培育的優質蟹種,不用再養利潤低的大路貨了。”文伙詳滿懷期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