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扶貧網消息 通訊員劉建平 葛七甫

李國甫(左)同村民在清理水渠垃圾
有一種責任,叫堅守;
有一種信仰,叫共產黨員;
有一種力量,叫不忘初心。
通城縣應急管理局駐塘湖鎮雷吼村精準扶貧工作隊隊員李國甫病倒在扶貧一線,6月21日至今處于昏迷狀態。
通城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先后到醫院看望了李國甫,要求院方盡最大的力量、最好的醫療設施搶救。
今晚我的職責是防汛,崗位在哪,我就在哪兒!
6月21日,湖北省咸寧市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全市將有50毫米以上降水,伴有雷電大風,山區山洪、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氣象風險較高,請注意防范。
“下午在縣城有事的李副局長,又是星期五,本來以為不來了,不想到晚上又出現在雷吼村河馬港水庫上”。同事黃亞宇回憶。
黃袍山區的夜晚,白天熱,晚上凉得快,加上一陣陣暴雨,明顯感覺到李副局長不適,一同在河馬港水庫值守的塘湖鎮副鎮長呂亭勸老李休息。
“今晚我的職責是防汛,崗位在哪兒,我就在哪兒!”一向工作認真負責的李國甫,輕傷不下火線。
呂亭深知老李的脾氣,當初在安監局辦公室,李國甫分管辦公室,有時為了工作,加班到深夜,李國甫硬是要看到滿意的結果,才肯去休息。于是,呂亭沒有再吱聲,只是暗中觀察。
晚上11:30左右,李國甫臉色慘白,出現了嘔吐。呂亭和值守人員慌忙用車將老李送往醫院。
“病人剛進來時,腦部大面積出血,經過4個小時手術,保住了病人性命,但一直處于昏迷狀態,即使好轉,后輩子可能要在床上度過”醫師遺憾地說。
李國甫,原安監局副局長。今年3月,縣機構改革,成立應急管理局,他主動從領導崗位退了下來,專職精準扶貧工作,從領導干部到普通職工,從精準扶貧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長到工作隊員,工作環境變了,身份變了,工作對象變了,但不變的是一顆火熱的扶貧心。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我是黨員,要以身作則!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僅是我們人民子弟兵的光榮傳統,也是黨提出的一項重要紀律,更要體現在精準扶貧工作上。“一針一線”說是小事,其實不是小事,抑制貪念,關鍵在于防微杜漸,堵住螻蟻之穴,防止“開口子”,將“鞭靴之貪”遏制在萌芽階段。
李國甫在支部主題黨日上常常講,更落實在行動上。
塘湖社區原居委會主任劉紅后清楚地記得,2015年,安監局駐塘湖社區和南虹村,聞訊李副局長喜得龍孫,幾位村干部相約到老李家,一是感謝李副局長對村里工作的幫助和支持,二是來送個恭賀,飯后,老李愣是將幾個村干部送來的禮金交到局里財務上。
在雷吼村村委會二樓,鍋盤碗筷干干凈凈、擺放整齊。駐村幾年來,李國甫自己動手做飯,從不麻煩人。附近村民送點菜來,老李一概拒絕,或者按市場價收下。
“這個問題口子不能開”。全國自行車戶外挑戰賽在黃袍舉行,途經雷吼村,李副局長的愛人來看看熱鬧,村支書方高甫想盡地主之誼,招待一下,老李硬是不答應。
隨行的應急管理局黨組成員胡健介紹。在機關,老李節儉是出了名的,總愛騎著一輛破舊自行車上班,同事們戲稱:“除了喇叭不響,全身都響的寶馬”。
“我一定要回去看看李叔叔,他是個好人,當初在我上學困難的時候,不僅經濟上支持,還教育我學成之后要回報社會,懂得感恩。”受過資助的武漢理工大學學生方明聽到老李病倒的消息,歸心似箭。
“老李對自己摳門,對待村民一點也不小氣,逢上村民生老病死,總悄悄地奉上200元錢”。雷吼村支書方高甫介紹。
有李局長這樣的干部,我再不上訪了,專心養牛去!
雞籠山山山挺拔,橋石洞綠草如茵。南虹村二組村民何平剛悠閑的在放牛。
當聽到李國甫昏迷不醒的消息時,何平剛這個50開外的農家漢子,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淚。在別人眼里,何平剛是“刺頭”、上訪專業戶。而李國甫卻認為“人無難處不上訪”;在別人眼里,何平剛是懶漢,上訪是不勞而獲,李國甫卻認為是在維護法律的尊嚴和自己的權益。
傾聽群眾呼聲很重要,如何破局更關鍵。接下來,李國甫試著接近何平剛,多少個夜晚,李國甫與何平剛促膝談心,問有什么需求.何平剛感受到了溫情和尊重。
當了解何平剛有養牛致富的想法,李國甫立即為他爭取小額扶貧貸款2萬元,買來黃牛8頭、水牛3頭,并承諾提供技術支持,并留下了電話號碼。
四月的通城,田野里、村路上開滿紫紅色的草籽花。何平剛卻無心觀賞春色,有兩頭牛貪吃多了草籽,出現腹脹現象。何平剛試著打通了李國甫的電話,不到一會,李國甫帶著獸醫迅速趕到,采取瘤胃放氣措施,兩頭牛得救了。李國甫又從縣城里買來關于養牛的書籍,鼓勵何平剛科學養牛。
母牛生小牛,一頭牛犢賣到3至4千,成年牛可賣到8至9千,忙時,租給人家耕田,200元一天。
如今,何平剛靠養牛脫了貧致了富,幸福生活比蜜甜,一年收入8萬元以上。
有人笑著問了問何平剛:“還上訪不”?
“現在政策這么好,有李局長這樣的好干部,有那個勁,不如多養幾條牛”!何平剛深深地望了望牛群。
吃水不忘挖井人,村民盼望李國甫早日回來!
“這下方便了!不擔心喝不到干凈水”。在雷吼村大屋居住了60年的黃菊保老太婆輕輕擰開水龍頭,潔凈的自來水“嘩嘩”直流。至此,雷吼大屋123戶近400人吃水結束了肩挑背馱的歷史。
雷吼大屋聚居著近400人,長期以來,人畜飲水困難,讓村民的生活陷入貧困,吃水問題一直是全村人的一件“心病”。
“村里以前很多村民通過挖井、肩挑背馱等方法解決吃水問題,村民很難喝到干凈的自來山泉水”,雷吼村黨支部書記方高甫說。
李國甫了解到實際情況后,多次與縣水利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在水利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勘察設計,申報了2018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投資15萬元,鋪設管道近五公里,經過村民努力,飲水工程順利完工。
工作隊員就是要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國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李國甫的幫扶對象方元望,一家5口人擠在山腳下的破瓦房里,一到雨雪天,全家人提心吊膽。
雷吼村72歲的方元望早年喪妻,視力殘疾。他拉扯著兩個孩子長大成了家,外地來的小兒媳婦忍受不了貧窮,拋下一個女兒再也沒有回家。
李國甫積極為方元望辦理易地搬遷扶貧、教育扶貧項目手續。如今方元望一家居住在新樓房里,刮風不怕、下雪也不怕,孫女上初中,每學期還享受教育扶貧資金625元。
“李局長,您回來看看我的基地的油茶吧,再過年把就要掛果了”。
如今油茶樹長了一人高,李局長卻躺在病床上,睹物思人,雷吼村二組貧窮戶方明珠一臉悲傷。
方明珠一家因殘致貧,李國甫為他爭取油茶苗3000棵,種植油茶30苗,并納入油茶基地補貼,加上管護工資,收入3萬以上,全村發展油茶近千畝。
人民的好干部,人民不會忘記您。從事水電安裝的方鵬要入黨了,李國甫是入黨介紹人,可李國甫不在,方鵬表示,要以李國甫為榜樣,接過建設美麗家鄉的接力棒,奉獻自己的青青力量。
李國甫就象山里的老黃牛默默耕耘在黃袍山這塊紅土地上,一步一個腳印走好扶貧長征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