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新報全媒記者 胡勝芳 見習記者 馬清妮 通訊員 劉斌
“快看快看,這里又有一窩水鳥蛋!”7月17日,乘木舟穿行在漢川市汈汊湖國家濕地公園的蓮葉間,碧水藍天下,船槳撥開繁茂纏繞的水草,但見湖中浮藻上,一窩窩水鳥蛋悠悠飄蕩;鳥鳴聲聲,此起彼伏,應和著游客的驚嘆,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
70歲的阿婆鄧環清,身體硬朗,劃動雙槳,載著我們劃向荷葉深處?;貥g隙,她順手摘下嫩蓮蓬,“嘗嘗,這是暢銷全國的六大名蓮之一的‘汈蓮’,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呢?!?/p>
鄧環清是汈汊湖養殖場八一村村民,湖泊被征收后,成為濕地公園的一名船夫,“每天出船6至8趟,一趟工錢收入40元?!?/p>
作為一個靠水吃水的汈汊人,多年來,鄧環清和所有村民一樣,在汈汊湖上筑壩攔汊,圍網養殖。
2018年5月,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指出汈汊湖退垸還湖不力,圍垸養殖污染嚴重問題。汈汊湖養殖場當即以中央環保督查問題整改清單及涉及環保信訪舉報為重點,落實河湖長制主體責任,組織集體巡查,開展溝渠清理和排污口摸排,建立場、分場、村三級環境監管網格。“去年上半年,汈汊湖開展整治,嚴禁攔網養魚、依法拆除攔網、網箱,要科學規劃養殖。”鄧環清說,雖然對將來的生計很茫然,但為了生態環境,我們愿意作出犧牲。
2018年9月,汈汊湖養殖場組織人工、機械,在汈汊湖開展破垸、拆埂、拆除迷魂陣和地籠等工作,對38條干渠和內部主渠浮萍雜草進行清理整治,組織旱挖機和水挖機從9月21日開始不歇機,破垸168個,拆埂112千米,完成土方60萬方。共拆除大迷魂陣247部、小迷魂陣330個、地籠2340個;拆除看守棚20個;完成溝渠清野除雜18000米54萬平方米,形成近13000畝的連片大湖;同時,成立工作專班,分別進農戶進行信息核查、入戶走訪。
湖岸邊,黃幺新額頭冒著汗珠,正在烈日下細心清理著垃圾。也是八一村村民的他,過去靠養殖蝦蟹、種蓮藕為生,去年聽說要進行湖區生態修復,毫不猶豫上交了他家承包的幾十畝池塘,隨后在公園里做起管理和保潔工作?!吧鷳B美,生活才會更美?!彼f。
今年初,汈汊湖13406畝退垸退池退田工作任務順利完成。3月,省政府批復10個跨界湖泊保護規劃,汈汊湖位列其中。眼前的濕地公園游人如織,湖清水美。
退垸還湖,帶來了生態環境的大改善,傳統的湖泊養殖被取締,新的經濟增長點從何而來?“這不是問題?!睗竦毓珗@管委會主任方壽生告訴農村新報全媒記者,汈汊湖養殖場成立了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依托“荷塘經濟”,探索特色水產品深加工,現在電商訂單和批發生意紅紅火火。“正在對失地農戶進行技能培訓,幫他們在武漢、漢川周邊等地設立專門的攤位,進行農副產品及旅游產品銷售?!?/p>
巡防安湖隊隊員黃清平剛剛巡完湖,衣服被汗水浸透。為鞏固退池成果,加強防范和治安管控,濕地公園組建了巡防安湖隊,現有隊員30名,每天分三班24小時巡湖,并將巡湖日志記錄在冊。
自建隊以來,共繳獲了漁具16件,處理20余起突發事件?!罢栒俑懵糜伍_發,退田還湖,是為汈汊湖的子孫后代著想,我們樂意做好這份工作。”黃清平說。
作為漢川名片,全國最大的內陸封閉型淡水湖泊,濕地公園正借力鄉村振興、全域旅游、農旅融合等政策支撐,引入社會資本精心打造“一湖一城一園一村”,擬用3至5年時間把汈汊湖四周干渠及轄區內的所有居民,統一集中安置到“四汊河”橋頭,規劃建設用地530畝,還建住房60萬平方米,解決汈汊湖5000戶20000人的住房安置問題;一個投資200億元以上的文旅特色小鎮,也在規劃之中?!澳憧?,這幾只是白鷺,那邊那一群是蒼鷺?!狈綁凵钢罩邪肯璧囊蝗核B說。蓄水養湖,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更好的棲息地和繁殖空間,濕地公園從6月30日開放,不到一個月時間,已有近3萬人游客前來游湖賞荷觀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