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今天是八一建軍節,是人民軍隊誕生的紀念日。這支從戰火硝煙中走來的軍隊,是人民的子弟兵,軍魂的傳承,是流淌在血脈中的精神。在人民軍隊中,有很多這樣的軍人世家,下一代接過長輩手中的鋼槍,就如同接過接力棒,保家衛國的征途上,一路軍歌嘹亮。
今天,我們走進這些“軍人世家”,體會和家族血緣一同傳承下去的鋼鐵軍魂。

圖為:吳建良

圖為:吳建良的爺爺吳玉文

圖為:吳建良的叔叔吳海波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利鵬劉中燦通訊員程小冬鄭杰壬實習生謝芳
從太爺爺到爺爺,再到叔叔、舅舅、姨父,最后到自己,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戰士吳建良說,他家四代人心中最濃厚的感情,始終是“跟黨走、衛祖國”的軍旅深情。
太爺爺參與抗日 爺爺修筑京密引水渠
吳建良家的四代軍旅情,起源于他的太爺爺。“抗戰時期的華北平原,正是受日本侵略軍蹂躪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吳建良說,從小他就聽爺爺說,日本鬼子燒殺搶掠的行徑激起了老百姓的奮勇反抗。當時只有十六七歲的太爺爺,在河北唐山的老家一帶參加了八路軍領導的地方武裝。
太爺爺的滿腔豪情,長久地影響到了吳家后代。吳建良的爺爺吳玉文在1965年參軍,成為一名通信兵。“當年,為了讓北京人民喝上充足衛生的飲用水,剛剛進入部隊,我和戰友們就參與了京密引水渠的建設。”今年77歲的吳玉文介紹,京密引水渠北起密云水庫,南至北京市區,全長上百公里。他和戰友們肩挑背扛,和群眾一起投入到建設渠道的工作中,眼看著清流嘩嘩送到市民家中,雖然辛苦也高興。盡管退伍50年,吳玉文仍然非常驕傲自己曾是一個兵。“過年開心時,他會唱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吳建良說。
吳建良的叔叔吳海波和舅舅,同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過。“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那時叔叔曾經作為保障力量,參與到香港回歸這一盛事之中。”吳建良回憶,叔叔常說,這是他值得回味一生的親身經歷。
吳建良的姨父是曾在空軍部隊服役,退役多年后,仍然保持著雷厲風行的軍人作風。“鄰居們都笑說,我們家‘海陸空’三軍齊全。”吳建良笑說。
大學畢業后參軍 他愛上了部隊生活
22歲的吳建良,兩年前從河北工程技術學院畢業后參軍,來到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家里長輩都非常希望我參軍,在我身上續寫軍旅情。”吳建良說,受他們的熏陶,自己也很希望能到部隊鍛煉。
進入部隊后他發現,這里的日子越過越喜歡。“剛剛來時還不適應,手機也不能玩,做啥事之前都要報告。”吳建良說,慢慢地,他發現這種純真無私的戰友情值得一輩子去珍藏。
剛進部隊吳建良有180斤,跑1公里就氣喘吁吁。于是每次進行3公里考核,戰友們不是推著他跑,就是在旁加油鼓勵,戰友深情讓他動容。如今他體重下降近40斤,練成了標準身材,3公里跑也能輕松合格。
現在,作為一名汽車兵,吳建良已經能駕駛軍用卡車,在狹小的場地內調頭,用一段木頭就能順利換胎,輕松通過齊腰深的涉水路段……去年,該旅在宜昌江段舉行的“跨越長江-2018”工程保障檢驗性演習,更讓吳建良深刻認識到自己工作的特殊意義,讓他明白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駕駛水平,才有能力在戰事來臨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目前,經吳建良申請,并經過組織考察,今年下半年他有望成為一名士官,繼續軍旅生涯。“投身強軍事業、擔當歷史使命,這是我的榮幸,更是我的責任。”他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