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8月5日訊(記者柯稱 通訊員董綴文 陳鳴 實習生胡瀟云)理科成績怎么提高?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刷題,拼命刷題。武漢市洪山高中物理教師丁廣華也這么說,但他說的不是學生,而是指老師。從教30多年來,哪怕已成為湖北省物理競賽高級教練、洪山區(qū)學科帶頭人,他對刷題仍保持著一種執(zhí)念,每年都要搜集數(shù)百套各地考卷來做。“學生做題重要的不是數(shù)量,而是理解和掌握方法。想讓學生走出題海,老師自己就得先跳進去。”丁廣華說。

丁廣華和學生在一起
當年騎車三小時找題 如今網(wǎng)上搜羅各地考卷
丁廣華下半年帶高三,這個暑假只有10天休息,他只用了一天回仙桃老家,其他時間都基本都在家里書房中度過。上周五記者去他家里采訪時,他剛做完一套北京的物理試卷。書桌上,還擺著兩三百套已經(jīng)做完的各地試卷,上海、湖南、安徽、山東等省市的都有,包括聯(lián)考卷、期末卷、專項測試卷等。
“我們是去年下半年搬到這里的。搬家時愛人把我?guī)紫渑f試卷都給處理了。不過沒事,都在這里呢。”丁廣華指著自己的腦袋,笑著說。這些年來,每年高考后他都會第一時間把全國各地的考題做一遍。平常,他重點研究的則是各省市教科院命制的調(diào)考題,當然一些名高中的測試題也不會放過。“我做題最多的階段,應該是一頭一尾。”丁廣華說。
頭,指的是剛在仙桃教書時。丁廣華1968年出生于沔陽縣(今仙桃)一個偏僻村莊,他家庭困難但成績優(yōu)異,初中畢業(yè)時選擇了沔陽師范學校,17歲中師畢業(yè)便在彭場鎮(zhèn)初中走上了教學崗位。
丁廣華覺得自己要提高水平才能教好書,但那個時候鎮(zhèn)里沒有書店,學校也沒有什么資料可供學習。丁廣華便一有空就騎車往縣里跑,回到母校圖書館找資料,托老師幫忙找物理試題。一個來回至少得騎三個小時。
好學的丁廣華工作后還兩次提升了學歷,兩次入學考試分別考了仙桃第三和第一名。2001年,他調(diào)到仙桃中學,幾年后又接受了新的任務——帶學生搞競賽。競賽和常規(guī)教學完全是兩種知識體系,他又開始了瘋狂地自學。
一尾,指的是2011年來到洪山高中后這幾年。“這些年教學理念更新快、題型變化多,學生的基礎水平和知識儲備也不斷在提高,老師如果不努力,就跟不上節(jié)奏了。”丁廣華說,現(xiàn)在找試卷方便多了,基本都是在網(wǎng)上下載后分類整理,再打印出來做。他還加了十幾個教師交流QQ群,因為常在群里“求試卷”,有些老師也會主動發(fā)來當?shù)氐脑囶}。

暑假丁廣華仍在家中做題
站在學生角度去審題 故意給錯題促弟子思考
為什么在正常備課之余,要做那么多題?丁廣華說,他常聽學生抱怨“刷題要刷吐了”,通過分析他認為,很多學生學物理的感覺是聽得懂但不會寫,這當中有講練脫節(jié)的問題,也有作業(yè)設計的分層問題。
怎樣讓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如何設計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分層作業(yè)?丁廣華認為,老師首先要從研究好各類考題做起。“以學生的視角去審題,看看哪些地方會遇到‘坎’,哪些地方會遇到‘陷阱’,這樣上課時就更有針對性。”丁廣華說,只有提高學生效率,才能幫他們擺脫“題海”戰(zhàn)術。
丁廣華還記得他曾經(jīng)帶過的一名競賽生楊晚鵬,他是班上的“解題狂人”。有一次,楊晚鵬向丁老師請教一道奧賽難題。丁廣華用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發(fā)現(xiàn)楊晚鵬一臉壞笑,原來他已經(jīng)知道答案了。于是丁廣華也給他出了道題,并刺激他“肯定做不出來”。
過了很久,想破頭的楊晚鵬終于“求饒”。丁廣華這才笑著告訴他,你沒發(fā)現(xiàn)嗎這是個錯題嗎,差個條件當然解不出來。同學們笑成一片,丁廣華則恢復了嚴肅,就道:“錯題也有它的價值,你們研究研究,看能怎么改編。我看看誰的題設計得最好。”
除了讓學生設計題目,丁廣華還常讓他們編試卷,以此讓學生站在出題老師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做題不能只想著答案,要考慮背后的邏輯、方法,這樣做起題來也沒有那么枯燥了。”丁廣華介紹,愛動腦筋的楊晚鵬后來憑全國競賽一等獎保送中科大,考研北大物理系,畢業(yè)時又在他的建議下選擇繼續(xù)做學問,目前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做理論物理研究。

丁廣華電腦里整理的資料
做題教書是唯一愛好 五秒答疑是最自豪本領
51歲的丁廣華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撲在專研教育教學上。他目前是洪山高中物理教研組組長、高三年級物理備課
組組長、競賽班班主任。學生們說,丁老師就像“移動的題庫”,找他問題目,他總能瞬間給出答案,再耐心講解解題思路。他們不知道的是,丁老師犧牲了多少課余時間“刷題”、讀論文、查資料來提高自己。
“五秒答疑”是丁廣華給自己定的標準,也是他出了名的絕技。丁廣華說,這對于取得學生信任至關重要,“讓學生佩服你,聽課就會更認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和他一起學,比著學,會更有干勁。”
“丁老師講題時會拓展到相關的經(jīng)典題型,開展變式訓練,讓我們嘗試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等。”“丁老師講定理定律時,經(jīng)過回顧設問、鋪陳推理、邏輯演繹,那種呼之欲出的感覺我仍記憶猶新。”“我差點選了文科,是丁老師讓我發(fā)現(xiàn)了物理的樂趣。”畢業(yè)生們?nèi)绱嗽u價恩師。
丁廣華培養(yǎng)了十多名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他還曾創(chuàng)造一屆學生中有兩人同時被中科大少年班挑走的“奇跡”。對于這些成績,丁廣華很少拿出來和外人說,但他卻主動對記者談起自己的兒子。
“兒子讀高中時,原本不樂意在我班上,后來主動要求調(diào)來跟我訓練競賽,最終拿到國家獎項,通過自主招生考進了華中科技大學。”丁廣華說,自己和愛人工作都很忙,并沒有多少時間管兒子,他主要是靠耳濡目染,養(yǎng)成了自學的好習慣。
“我沒有別的愛好,除了教書,在家就是做題、學習。能由此影響到孩子,也是一種收獲吧。”丁廣華笑著說。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 - 網(wǎng)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網(wǎng)站地圖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