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期間,東湖夜讀欄目特別策劃推出“我和我的祖國”特輯,跟您分享普通百姓與共和國同成長、共命運,為美好生活努力奮斗的故事。

圖源網絡
曾家灣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自然小村灣,位于宜昌市猇亭區高家店村,總共15戶人家。它現在已經徹底不存在了,崛起的一座現代化汽車制造城讓曾家灣成為過去。
我十四歲也就是1978年前,一直生活在曾家灣,當年的曾家灣和大多數農村一樣,交通不便,相對閉塞。
1980年,曾家灣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責任田一到戶,人就勤快,什么干旱、病蟲害,在責任制面前都不是問題。糧食豐收了,我們家打了一個土倉,裝滿了稻谷。
讓曾家灣發生改變的關鍵一步是修建漢宜高速公路。這條路正好從曾家灣經過,確切地說,路中線樁基是從我家堂屋里穿過的。1994年建路時,我家老屋拆了,搬到了現在漢宜高速猇亭站的出口處,土坯房換成了磚瓦房。同時拆遷的共有曾家灣8戶人家。
更為驕人的是,1996年12月三峽機場也通航了,機場就在曾家灣隔壁,現在機場旅客年吞吐量突破300萬人次呢。
看到每天川流不息的汽車,南來北往的飛機,曾家灣人的觀念也在變,他們紛紛走向市場,用心和行動改寫著家鄉的面貌和歷史。
2010年開始,我家的自留山,再次征收,曾家灣其他7戶人家也搬遷了,一個占地1500畝年產20萬輛的汽車生產基地,在曾家灣拔地而起。曾家灣面積不夠,附近的三組、九組也要征用。昔日的山坡變成了平地,昔日的農田變成了車間,昔日的農民變成了工人,昔日分散居住的村民,集中上樓,過上了城里生活。
今年6月28日,廣汽乘用車宜昌工廠竣工。7月23日,我有幸參觀了工廠,車間里工人不多,德國進口的機器人手臂左右搖曳,上下揮舞。我的一名堂弟,就在車間上班看守機器人,他白天上班,晚上在家休息,真正在家門口就業。
站在汽車廣場上,我心生無限的遐思,腳下就是我家以前的自留山,遠處就是我家原來的責任田,但這片土地已經不再生產糧食,而是一臺臺漂亮的汽車。我想,這正是中國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主播|王深宇
作者單位:宜昌市總工會
監審:方平凡 查昭
監制:高霞
主編:王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