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期間,東湖夜讀欄目特別策劃推出“我和我的祖國”特輯,跟您分享普通百姓與共和國同成長、共命運,為美好生活努力奮斗的故事。

圖源網絡
新中國母親誕生70年,從積貧積弱到屹立于世界強盛民族之林,輝煌成就令人振奮。而我家三代母親各自的人生際遇,尤其是她們治病求醫經歷,如點點露珠折射出時代光影,透示著大國母親走過的70年不平凡歷程。
父親的母親,我的奶奶。
奶奶給我的印象是,被布條緊裹的小腳,走路顫顫巍巍,稍走遠一點都得借助一根棍子做支撐,平時很少外出。奶奶去世時,父親說奶奶一生是“三沒見”,沒見過汽車,沒見過縣城,沒見過醫院,更別說到醫院看病。 奶奶當然也有生病的時候,在我的記憶中有兩次。一次是她中指長疔瘡,腫得像鼓錘,皮膚發亮,后來又化了膿,痛得不停地呻吟。敷了一些草藥,折騰了幾個月,竟奇跡般地好了。不過留下了終生后遺癥,中指成90度彎曲,一直到去世都不能伸直。 再一次就是去世時,記得是正月初三,晚上一家人圍坐在火盆旁守夜。大約晚9點多的樣子,奶奶說有點困,要早些去睡,這一睡就再也沒有醒來。爺爺說,奶奶睡得很安靜,沒有什么異常聲響,早晨喊她起床無應答,方知奶奶已去世多時。奶奶因何病去世,至今說不很清楚。依照現代醫學常識,應該是心梗之類的突發病。 奶奶生活的那個年代,在偏僻鄉村,頂多就是一點草藥,農民生病,一般就靠硬挺,聽天由命。
我的媽媽,我家第二代母親。
我媽身體素質遠不如奶奶,自小身體就孱弱,且個性倔強,愛生悶氣,有時一連幾天賭氣不吃飯。天長日久,病由氣生,我媽罹患下多種疾病。先是粗脖子病,做過切除手術。繼而眩暈癥,常常突然昏倒在地。后又染上嚴重肺結核,經年不愈,最終因此去世。 我媽的就醫條件比奶奶好了許多。上世紀70年代,大隊有赤腳醫生,鎮上建起了衛生院,縣城也有人民醫院。我媽是鎮衛生院、縣醫院的常客,特別是鎮上的衛生院,幾乎每隔十天半月就要去看病打針。媽媽有時晚上在家突然發病,我不止一次深更半夜到鎮衛生院找值班醫生出急診。 醫生服務態度都不錯,有求必應。然而,那又是一個物質匱乏,尤其是藥品短缺的年代,許多日常用藥供不應求。結核病特效藥雷米封和鏈霉素當年都很緊缺。為了給我媽治病,父親到處托人尋藥。我媽用藥不得不時斷時續,病情反反復復,一次比一次嚴重,最終肺部大出血去世。 我媽去世時不到50歲。如果是現在,她絕不止這個壽數,肺結核病早已被攻克。
我的老伴,兒子的母親。
老伴今年64歲,她也是一個老病號。與我的奶奶和媽媽相比,老伴趕上了物質極大豐富,全民醫保,有病早治、無病早防的好時代。每天容光煥發,越活越年輕。 老伴是教師,40歲不到即患有習慣性胃出血癥,做過胃部大切除手術,但仍無法根治。剛開始那幾年,幾乎年年復發。每次復發都要住院治療,導致嚴重貧血,無法堅持正常工作。后來經省城醫院消化內科教授到本市醫院坐診指點迷津,囑間天維持性服用一種護胃藥,即大幅度減少了發作次數,近六七年僅復發了一次。 老伴自年輕時就患有較嚴重的高血壓、腦梗等慢性病。退休后,這些慢性病都納入了醫保,日常用藥隨買隨報,報銷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十。慢性病藥品豐富,醫院藥店應有盡有,從無缺藥現象發生,極大滿足了慢病患者的用藥之需。老伴多年堅持服用藥物,血壓控制得很好,腦梗也有明顯好轉。 自60歲那年開始,社區醫院還每年為老伴搞一次免費體檢。上月底剛做完今年的體檢,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圍,老伴對自己的健康越來越有信心。 老伴現在的日常生活,除了家務,主要是兩件事:一是健身,跳廣場舞,二是約親朋故友敘舊,一起參加短程旅游。 老伴嘴邊經常掛著幾句話:感恩國家,讓我們逢上這么好的時代,把身體搞好,多看看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

主播|晏子庭
作者地址:廣水市應山廣安路聲屏公寓
監審:查昭
監制:高霞
主編:王會
編輯:張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