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網絡
過去有個寺廟,因廟里藏有一串佛祖戴過的念珠而聞名于世,因此來廟里燒香拜佛的人絡繹不絕。
但供奉念珠的地方,只有寺廟的方丈老和尚和他的7個弟子知道。這7個弟子悟性都很高,老方丈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想把自己的衣缽傳給他們其中一個,以光大佛法。
不想有一天,那串念珠不翼而飛,方丈就把他們叫到后院,追問道:“不管是誰拿走了念珠,只要放回原位,我就不追究了,佛祖也不會怪罪。”大家面面相覷,都搖搖頭。
7天過去了,念珠還是沒有找到,方丈又說:“罷了罷了,只要誰承認了,那念珠就歸他所有。”但7天后,還是沒有人承認。
老方丈很失望,若有所思:“既然沒人承認拿了念珠,說明你們內心都無比坦蕩,明天你們就可以下山了,拿了念珠的那個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吧。”
第二天,6個弟子收拾好行囊,輕輕松松的走了,只有一個弟子留了下來。
“你承認是你拿的了?”
“我沒拿。”
“那你為何要背負這個偷盜的罪名?”
“這幾天大家都在懷疑,互相之間都有了芥蒂,只要有人承認,其他人就解脫了。再說,念珠雖然不見了,佛還在不是嗎。”
老方丈笑了,從懷里取出那串“丟失”的念珠戴在了這名弟子手上。
是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說清楚,清者自清,你自心中向佛,滿眼便都是善意。
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釋,不懂的人,解釋千萬遍也是徒勞。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沉默是面對流言蜚語時一笑而過的從容,是面對爾虞我詐能安定自若的通透,是面對是是非非淡然處之的豁達。
適時的沉默,是一種歷練,更是一種修養。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走過半生,你開始懂得什么才是屬于自己的,什么對自己來說才是至關緊要的;
那些無關痛癢的人和事都成了你人生的湖面中一圈圈蕩滌著的漣漪,終究會歸于平靜。
人在低谷時,不要打擾任何人。做一個沉默不語的啞巴,踏實一點,熬過了這段時間,你想要的都會紛至沓來。
人生就是這樣,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優秀的人都會經歷一段沉默的時光。
那些日后說起時,連自己都能感動的日子該是多么靜謐、安詳。
好事壞事,終成往事。
往后余生,愿你不爭不搶,不卑不亢,靜守歡喜。
愿你千帆歸來,歲月如故,學會沉默,惜字如金。

主播|余佳玉
作者:一本叔,本文系一星期一本書原創,轉載請標注來源:一星期一本書(ID:yer808)。一星期一本書,再忙也不忘記充電。荊楚網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系作者。
監審:查昭
監制:高霞
主編:王會
編輯:張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