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川菜“回鍋肉”申非遺成功后,“水煮肉片”、“藿香鯽魚”、“酸辣粉”也相繼舉辦了申報非遺活動,為了貫徹踐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促進川菜走出去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川菜掀起了申非遺熱潮,近日,饕林毛血旺、活渡魚也舉行了申非遺啟動儀式,雙雙攜手跳“龍門”。
10月13日,由成都旅游協會5A級餐飲專委會指導,中國餐飲專委會網主辦,四川姚席平文化傳媒公司承辦的“饕林毛血旺、活渡魚申報非遺啟動儀式”在成都武侯祠古色古香頗有文化氣息的“饕林餐飲”店成功舉行。
當天的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在大家的圍觀下,非遺川菜“毛血旺”、“活渡魚”技藝傳承人林鑫現場展演了饕林毛血旺、活渡魚的做法。
在林鑫嫻熟的操作技藝下,兩道色香味俱全、川味十足的菜肴很快呈現在大家面前,噴香撲鼻,頓時滿室生香,令人饞涎欲滴!
四川省旅游協會副會長、成都旅游協會常務會長兼秘書長溫儒杰會長向新加入餐飲專委會的泰國四川會館副會長楊福洲、成都鑫鴻望食品公司董事長陳旺、成都旅游協會餐飲專委會常務副會長,非遺川菜“豆瓣魚”傳承人代長安頒發了證書。
保護傳承和規范并重 讓“非遺”川菜成為景點和網紅“打卡點”
溫儒杰對四川餐飲人讓“川菜走出去”申報非遺所表現的熱情表示了肯定和支持,他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物質和文化財富,代表著人類精神高度,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價值,對傳承中華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傳承這些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和規范并重是我們作為餐飲人義不容辭的神圣使命。
四川省旅游協會副秘書長、省導游協會秘書長孫倩贊揚說,川菜申非遺可以吸引游客,成為美食旅游“打卡點”,甚至景點,增加當地旅游收入和城市就業機會,打造城市品牌。加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尤其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可以吸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前來參觀,成為網紅打卡地。
成都旅游協會餐飲專委會會長兼電視劇《川菜在廣島》總編劇姚席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川菜的足跡已經遍及全國,并早已走向海外,成為外國人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佳肴。川菜目前是涉及人口多、經營門店多的菜系,從全國餐館營業額統計來看,川菜影響力已躍居第一位。川菜申非遺有利于規范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避免過度開發、人為破壞或者被其他國家或地區搶先申請,避免類似像泡菜被韓國拿走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樣的憾事發生。他同時宣布,所有通過餐飲專委會參與川菜申非遺活動的技藝傳承人都自動成為該劇的投資方和股東。
弘揚川菜美食文化 守護川菜之魂餐飲人當自強
饕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世夏在談到為何要申非遺時回答說,我們覺得這不光僅僅能提高“饕林”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還有利于塑造品牌,特別是能增加所在地區的文化軟實力。如果申非遺成功了,對我們而言就像獲得獎項一樣,是一種社會榮譽和成就。
川菜大師張元富感慨地說,川菜有“七滋八味”之說,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說,故烹飪界有“食在中國、味在四川”之論。守護川菜之魂,傳承與創新二者不可或缺,作為一個從事川菜工作40余年的老廚師,我想說的是“恢復傳統,守正出奇”。我甘當川菜馬前卒,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振興川菜。
成都旅游協會餐飲專委會常務副會長,非遺川菜“豆瓣魚”傳承人代長安激情地說,我們搞創新也要回歸本源。以郫縣豆瓣來說,我們的最大特點就是“辣”和“香”,“辣”是平和的辣,不躁的辣,這個不用多說;這個“香”大有講究,是“醬香”和“脂香”。我們在制作工藝上有創新,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沒有偏離這個郫縣豆瓣的本質。所以,川菜走出去,在創新的同時,也需要堅守和傳承。
成都鑫鴻望食品公司董事長陳旺認為,川菜走出去,餐飲人當自強,應當在川菜的標準化和規范化上下功夫,正本清源。
泰國四川會館副會長楊福洲感言,在泰國很少能有正宗的川菜館,其實在海外大家還是很想品味正統川菜的,所以我們很愿意為川菜走出去鋪路架橋,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參加今天啟動儀式的來賓還有,四川省旅游協會辦公室主任、省溫泉旅游協會秘書長馬良平,成都旅游協會會長助理杜文進,成都餐飲企業聯合會會長、四川省商務發展協會副會長柏林,成都十八步島原創管理團隊、王媽熱鹵餐飲公司董事長韓永忠,非遺川菜“回鍋肉“傳承人舒守見、非遺川菜“水煮肉片”傳承人張輝友、非遺川菜“藿香鯽魚”傳承人岳勇、非遺川菜“酸辣粉”傳承人顧大姐、非遺川菜“宮保雞丁”傳承人曾強、非遺川菜“豆瓣魚”代長安等近百位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盛會。(周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