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網絡
干本分事,做自在人
《圍爐夜話》中說:“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一生所受磨難無數,創造的學術成就是無人能及的,
但無論所處何等情景,他總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專心做自己的事。
季羨林少時貧寒,但奮發讀書。
在二戰期間,被迫滯于德國十余年,嘗遍思鄉之苦,輾轉回國,孑然一身在北京進行學術研究。后來國內發生變故,他身心飽受折磨,仍能泰然處之,安心做學問。
關于生活的苦難,他淡淡地說:“這些經歷給了我更寧靜的心,去踏實做學問。”
季羨林曾被贊譽為“國學大師”、“學術泰斗”、“國寶”,為此,他特意寫了文章請辭這“三頂桂冠”,不惑于名譽。
層次高的人,往往是平常人、本分人的代表,卻不妨礙他們快樂地過一生。
生活中,總有人感嘆:活得真累。
其實,不妨檢視下自己,是否受困于日常瑣事,是否終日與蠅頭小利糾纏不休,
或許問題的關鍵,出在了自己身上。
世界紛紛擾擾,別被擾亂了心,迷失了心,而沒能明白這一顯明樸素的道理:
人忙碌一生,為的只是一份快樂。
俗話說得好: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
與其負重前行,不如給生命減負,讓腳步變輕,心無掛礙,才是真正的自在。
干本分事、持平常心,方能成自在人。
修平常心,無往不勝
泰戈爾說:“世界之路并沒有鋪滿鮮花,每一步都有荊棘,但是你必須走過那條荊棘路,愉快,微笑!”
人生的路上,免不了坎坷和困境、浮躁和虛華。若懷有一顆平常心,往往能走得更加淡定、從容。
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家境貧寒,年少時曾借住在一座寺廟里讀書,常常食不果腹,仍然堅持晝夜苦讀。
憑借過人的才識,高中進士。中進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書,提出許多革除弊政的建議,遭到保守勢力的打擊一再貶官。
縱觀他的一生,即使一再遭遇貶謫,也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
王陽明,八歲過目成誦,十歲下筆成詩,世人都當他是未來的狀元之才。
然而,自二十二歲起,王陽明接連兩次參加會試,均以失敗告終。
同窗們以落第為恥,王陽明卻說:“世人以不第為恥,吾以不第動心為恥。”
人生在坦途時,堅守謙虛、謹慎和質樸的平常心;
走下坡路時,也要保持積極、樂觀和豁達的態度。
保持平常心,不等于放棄自己,而是允許自己在錯誤中成長,坦然接受失敗,給心靈松綁,不懼無,不迷有。
內心的富足和快樂,從來都與財富多少無關。
若擁有了化繁為簡的勇氣和毅力,就能在平常的快樂中感受生活的本真。

主播|崔鑫鈺
作者:渡蘭君,本文首發于公眾號渡蘭(ID:dulantea)。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在渡蘭,讓美文相伴!
監審:查昭
監制:吳康安
主編:王會
編輯:郭蔓 張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