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網絡
話到嘴邊,是糖是刀不過一瞬間。
很多親密關系的變淡,都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造成的誤會。
說了無心話的人,可能沒有意識到話里的傷害,還在納悶對方怎么就生氣了;
聽到這句話的人,可能勾起了別的想法,心生怒氣,不理解對方怎么可以說這么過分的話。
說和聽,都沒有用心,才讓一句無心話,誤傷有心人。
說話的意義,其實只有三分之一是你想要表達的內容,另外三分之二是你表現出來的態度。
有時候你只是想提醒一下對方的問題,如果一張嘴的態度就“你這樣是不對的!我覺得你應該...”,想必對方馬上就會反感;
但如果你溫柔的詢問一下“我有一個好的提議能幫你,想聽一下嗎?”,哪怕最后對方并沒有聽取你的意見,但他也會覺得你是在關心他。
一個人,想說什么話,想做什么事,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不了解情況之前,不要隨意去評價別人。
話不傷人,說者要有心。
一說一聽,才能把心里的話傳遞出去。
我說了,你不聽,這是通知;我說了,你聽了,這才是溝通。
“禍從口出”不假,但一張會說話的嘴,也能帶來好福氣。
用大家能接受的態度,傳遞出了你想表達的觀點,理解你的人就會更多;虛心聽取別人的觀點,博采眾長,自己的境界也會提升。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如此水平呢?這里有幾點好心態分享給大家。
1.水珠滴答,再無別音
滴水穿石,但滴水輕聲,如果你想要表達某件重要的事,只需把里面關鍵的信息說到位就行了,亢雜的解釋反而讓聽者困惑。
先把主要信息說清楚,其他細節可以等別人詢問再一一作答。
2.越精深,越慎言
也許你在某一領域特別專業,會有慕名前來請教之人,越是精深的話題,越是需要慎言。
別人來請教之前,一定也做足了功課,有過一些思考,如果張口大話嚇唬人,反而會失了自己的臉面。越是把問題說得仔細明白,在細節處多做解說,越能顯出自己的專業水平。
3.無心之言,不必當真
聰明的人,會說得體的話,也要會聽得體的話。什么樣的內容值得你放心上,自己心里要有所甄別。
別人明明無心之言,卻要揪住不放,傷了和氣不說,勞乏了自己的心神才最不值得。
說讓人愿意聽進去的話
聽別人用心說的事
言語有力量,更有溫度
忠言逆耳,也可以順耳

主播|晏子庭
作者:杯小茶,本文首發于公眾號茶的故事(ID:teastories),愛茶、懂茶的人都在這里!
監審:查昭
監制:吳康安
主編:王會
編輯:張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