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大多數70、80后小時候都描過紅模子,這是電腦普及之前的書法基礎必修課。所謂描紅模子就是把毛筆字的外沿線條勾勒出來,由學生在線條內用毛筆描字。個別描得好的能做到和原字分毫不差。但這是書法基礎中的基礎,之所以都不能叫寫字而只能叫描字,因為這里面幾乎沒有任何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只是按照別人畫好的道道填空而已。如果電影也這么拍會是什么結果?我覺得充其量能算是工整有余,可是卻全無味道。
很遺憾,德國電影《急速逃脫》就是這么一部片子,它嚴絲合縫地翻拍了2015年的西班牙動作驚悚電影《炸掉銀行經理》。要說德國人做事確實是一絲不茍,不要說劇情和畫面,就連分鏡頭、場景調度和運鏡方法都達到了和原片90%以上的相似度。只是我們實在想不明白,像這樣拿出描紅模子的架勢去翻拍一部商業類型電影,其意義究竟在哪里?
近幾年,西班牙電影市場回暖,尤其是驚悚懸疑片,從《看不見的客人》到《海市蜃樓》,在國內影迷中口碑一路高企,想必在歐洲也是一樣的風頭無兩。估計擅長單向邏輯思維的德國人一定認為,拍驚悚片就要學西班牙。然而他們這次真的描錯了紅模子——雖然同屬驚悚類型片,但這部《炸掉銀行經理》水平實在稀松。
電影情節并不復雜,銀行經理早上開車送兩個孩子上學,結果發現車座底下被放了炸彈,三人被電話另一邊的匪徒警告不能離開座椅,否則會被炸到蕩然無存。影片給銀行經理設置了三個困境:首先是他得想方設法保護孩子們的安全,讓他們平安離開車廂;其次他還要與匪徒斗智斗勇,力求揭開他的身份、弄清事件真相;最后,由于警方在非國產電影里通常都是幫倒忙的,經理還要和他們周旋,防止他們把事情搞糟。影片的意圖很明顯,是要走動作加懸疑的類型混搭,然而結果卻是在哪個方向上都顯得力有不逮。
動作戲份中規中矩,雖然公路飆車、肉搏爆破以及最后一秒營救等元素要什么有什么,可拼湊在一起毫無亮點,味同嚼蠟。相比之下,本該讓人期待的懸疑戲份卻更加令人失望。看得出來,在劇情中段導演企圖玩一下主人公的身份顛覆——到底經理真是受害者還是這一切只是他自導自演的陰謀?但是,導演在這里犯下了一個主觀錯誤。影片從一開始就按照動作片的思路從經理的主視角展開,觀眾已經跟隨著他的立場一起經歷了危機并展開應對,這時候再去試圖設置身份懸念根本來不及。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非但沒有為影片增添任何懸疑感反而讓自己顯得十分荒唐。最后,只好硬生生地拉出一個前面毫無鋪墊的人物充當兇手了事,讓影片整體敘事顯得無比倉促和草率。
在這場堪稱高精度模仿秀的尷尬翻拍里,《急速逃脫》做出的唯一改動是把男主身份從銀行經理變成了地產開發商。可這能說明什么?難道是說地產業在德國比銀行業更加不得人心嗎?在片尾的職員表里,導演竟然堂而皇之地在編劇一欄里也署上了自己的名字,真不知道他哪兒來的自信。相比之下,我倒覺得署成翻譯大概更合適一些。描顏真卿的紅模子描得再好,你也不是顏真卿,更何況描的對象根本就是一個二流書法愛好者而已。
說到電影翻拍,還想多說兩句。好的翻拍至少應該做到以下三點:首先選擇的母本要足夠好;其次翻拍者要翻出自己的聲音,哪怕擺出和母本不一樣的姿勢也好;最后如果翻拍者還能結合一些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特色,把母本的故事講得別開生面,那影片的最終呈現一定不差。舉個例子,三年前的意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本身質量足夠過硬,吸引了多個國家買下版權翻拍,效果都不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陸翻拍版的《來電狂響》,主創在保留了核心戲劇矛盾的基礎上進行了十分精細的本土化操作,在劇情處理上切實做到了因地制宜的有刪有增,堪稱近些年為數不多的、優秀的電影改編范本。
這樣的電影在編劇一欄后面署上幾個名字,觀眾是沒有意見的。(任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