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演員的春天到了。”一年前,導演徐崢在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中這樣宣告。一年過去了,觀眾迎來密集的表演類綜藝。
從浙江衛視的《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到騰訊視頻的《演員請就位》、優酷的《演技派》,即將上線的愛奇藝的《演員的品格Ⅱ》,演技比拼為大屏小屏贏得注意力,表演類綜藝成為新的風口。
演員是影視劇與觀眾交流的第一媒介,演員的演技好不好,常常成為觀眾評價一部作品的入口。演員本身自帶流量,容易形成熱點。再加上一段時間以來,一些所謂流量明星參與的影視劇口碑不佳,大眾期待表演生態有所改觀。表演類綜藝受到追捧有一定必然。
但綜藝節目真能帶來表演藝術的勃興嗎?大眾圍觀演技,能夠改變影視創作狀況嗎?
目前的幾檔節目,不論聚焦成熟演員還是演藝新人,不論邀請老戲骨入戲還是偶像明星跨界,節目模式主要是通過對知名影視片段的模仿來考察演技,再加上導師的指導、演員的闡述、比拼晉級等環節展開話題。節目中影視片段的選擇、參與的演員和導師乃至話題走向,都體現了巧妙的設置,最終服務于營造“有爆點”的節目效果。而每個表演片段只有短短十幾分鐘,演員要征服導師,塑造觀眾的記憶點,常常要選取有爆發力的方式或者劍走偏鋒式的表達。幾期節目下來,留在觀眾印象里、成為熱搜話題的常常是“炸裂的演技”,這樣碎片化的印象并不能代表表演的全貌。這對于注重普及式傳播的綜藝節目無可厚非,節目輸出了表演話題,引發普遍關注。至于探討更具深度的表演藝術本體,或者作用于影視創作本身,恐怕十分有限。
表演是一項系統工程。好演技的養成,需要日積月累地在表演舞臺上磨練,好演員的成色,需要好作品來驗證。在這個注重傳播效果的時代,“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依然不落伍。演員王勁松因扮演電視劇《破冰行動》的林耀東一角廣受好評,他說“為這個角色準備了32年”。可見,演技并不是一個懸置的概念。一個角色的背后是生命的積淀,好演技需要對生活有深刻體察和精準提煉。演員賦予角色生命,而生活饋贈演員力量。像李雪健、斯琴高娃等老演員,即使沒有綜藝節目的曝光,也絲毫不會折損在觀眾心中的分量。因為,即使通過傳播手段贏得一時的關注,沒有持續的好作品做支撐,這種注意力的保鮮期也是短暫的。表演真正的生命力在作品中。
說到底,表演類綜藝再火,也不能完全代表表演藝術的勃興。只有整個影視創作氛圍蓬勃向上、生產鏈力量集中整合,才能成為孕育好演員的土壤,好演員才擁有發揮的空間。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1日 20 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