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網記者蔣心予11月29日報道:“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兩千多年前,生長于湖北秭歸的屈原寫下了千古名篇《橘頌》。如今,秭歸縣用科技與創新,令18萬農民端上臍橙“金飯碗”。今天(29日),參加“生態發展看荊楚”活動的36家全國主流網絡媒體記者走進秭歸縣,

圖片說明:臍橙分選流水線吸引了記者們的目光
在秭歸縣水田壩鄉王家橋村“多美橙”分選基地的生產線上,5000公斤來自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未來農場的臍橙正經過洗果、分選、包裝等程序,準備發往深圳。不要小瞧這一顆來自未來農場的橙子,其背后是阿里整合國際領先農業科技資源打造的智慧農業樣板。
多美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永新說起智慧臍橙的優勢如數家珍——區塊鏈溯源技術來自螞蟻金服、智慧農業大腦來自阿里云、IOT物聯網數據化與擅長無人機飛防的極飛公司合作,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是與以色列的公司合作……

圖片說明:臍橙生長地依江傍水風景秀美
秭歸縣地處北緯30°的長江三峽河谷地帶冬暖中心,獨特的峽江小氣候利于臍橙生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柑橘之父”章文才、柑橘專家鄧秀新將羅伯遜臍橙、紐荷爾臍橙等12個品種相繼引入秭歸,締造了秭歸春有倫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紅、冬有紐荷爾這一“四季有橙”的奇跡,秭歸也由此成為國內首個實現四季產鮮橙產區。
此外,章文才、鄧秀新、劉繼紅等“三代”華農科學家共20多位專家教授,歷經40多年的接力創新和不懈努力,在秭歸完成了世界首例蕓香科植物基因組圖譜——甜橙基因組圖譜,找到了掌握甜橙農藝性狀的“密鑰”,繼而推動了秭歸臍橙品種、品質、品牌的全效發展。

圖片說明:枝頭碩果累累
如今,臍橙產業帶已在秭歸實現了科學分布——早熟品種上山,晚熟品種下河,中熟品種種山腰,錯峰上市銷售成為秭歸獨特的市場競爭優勢。全縣柑橘品種達到113個,種植面積40萬畝,產量60萬噸,產值超過30億元,涌現出了3個億元村,還有12個村產值超5000萬元。
2018年,秭歸電商臍橙網年交易額突破16億元,問鼎全國第一。秭歸臍橙已成為秭歸的一張閃亮名片,照亮了鄉村振興的“秭歸路徑”。

圖片說明:種植臍橙的村民大豐收(資料圖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