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在雜志上,看到一位作家,講過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次,她和朋友,在日本坐電車。
過了兩站以后,上來了一位老人,這個老人年紀實在太大了,拄著拐杖,須發結巴,身體幾乎駝成了90度,還不停地咳嗽。
而車上的人,都無動于衷。于是朋友說,我們干脆裝著要下車,給他讓座吧。
因為日本的老年人和孕婦都不太大希望自己成為受人矚目的弱勢群里,所以被照顧和謙讓,會讓他們感到尷尬。
于是等到老人走過來時,他們就都站了起來,向他點頭致意要離開。
眼看老人坐下后,這位作家長舒了一口氣,可正在這時,她的朋友卻使勁拉她一把,拽著他下了車。
當時她很不解地問朋友,你干嘛,怎么真的下車了?
而朋友卻小聲說,站在車上,老人和其他人總會看到我們的,演戲也要好一點兒的演技,這才算是真正的成全啊。
看到這里,我大受觸動。
大多數時刻,我們總喜歡,大張旗鼓地去表達我們的善意,雖然樂于助人,值得提倡,但這樣高調的形式,很容易灼傷到受助者的自尊心。
而更高級的修養,就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還能做到不留痕跡地保護他們的情緒和尊嚴,讓人感到舒服自在。
其實關于何為教養,并沒有唯一的答案。
因為面對不同的人群,環境和情況,判斷的標準就不一樣。
但總體來說,它的核心就是要表達,對別人的尊重,理解和體諒。而不是凡事以自我為中心。
比如當你在幫助別人時,能考慮到他人的面子和自尊,并不有意凸顯你的善舉,有時甚至需要巧妙的回避。
以別人接受,而不是你喜歡的方式去助人。就如凱魯亞克曾說,教養是一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
比如當你發現,別人犯了一些無關緊要的錯誤時,并不必當眾揭穿,也不必刻意糾正。
要想辦法緩解他人的尷尬,給他們留一絲余地, 而不是著急給出正確答案,暴露別人的無知。
比如,當你在乎某個人時,你的全部付出,都應該是心甘情愿,至少不能讓人產生太多的虧欠感。
其次也不能以你的方便,而是實實在在考慮到對方的習慣,去付出恰到好處的關心和愛。
其實這個道理,非常淺顯易懂,就如白居易所說,待人接物之道,無非“以心度心,以身觀身”。
概括而論,所謂的教養,就是不讓別人感到難堪。而是讓人感到舒服,不傷自尊,不揭短,不為難。
教養是個好品質,愿你我都有!
主播|崔鑫鈺
作者:李思圓,微信公眾號:溫暖的女子(ID:wennuan-312)。專欄作者,寫安靜從容,有溫度,有力量的原創暖文。
主編:王會
編輯:張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