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網訊(記者 趙艷艷)新昌調腔是古老的戲曲聲腔之一,它被認為是明代南戲“四大聲腔”之一余姚腔的惟一遺音。在調腔散曲“風槍聯綴體”中,至今還能找到唐時“踏歌”和宋時“轉踏”的遺響,對于古代戲曲、音樂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又被稱為“戲曲活化石”。

作為“天下第一團”,即全國僅有的一個新昌調腔的專業演出團體,新昌調腔保護傳承發展中心在送戲下鄉、戲曲進校園、戲曲進社區等方面表現活躍,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新昌調腔,了解新昌調腔。每年的十月份,新昌調腔保護傳承發展中心固定在新昌的江濱公園演出,“烏泱泱的全部是人,現在我們觀眾很多很多的。”新昌調腔保護傳承發展中心黨委書記王鶯說。

新昌調腔的觀眾現狀離不開演員們的努力。“我堅持到一個青年路小學去上課,已經十多年了?!蓖斛L告訴記者,不光小學,新昌調腔到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演出的時候,在場的年輕的大學生、年長的專家學者教授,都對新昌調腔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除了戲曲進校園,她們還會自己辦新昌調腔的培訓班,一方面是在人數上傳承發展新昌調腔,另一方面是希望在質量上把新昌調腔傳承得越來越好。“我相信新昌調腔的道路會越來越寬。”
由中央網信辦移動網絡管理局指導、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支持、光明網主辦的“為人民抒情”中國傳統戲曲科普訪談系列短視頻共20集,該系列短視頻以向網友科普我國各地方戲曲劇種為目的,邀請不同劇種的院團領導、演員、導演、專家對各劇種進行講解對各劇種進行講解,介紹各劇種特點、歷史、知名演員及代表劇目。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