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網絡
1、這樣教育下的孩子表面乖巧,實際呢?
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篇文章:《現代教育的主要問題 ,就是打孩子打太少了》。
文章細數了現代教育的“幾宗罪”:
孩子做錯事了,家長只會給孩子講道理,結果是一只耳朵進一直耳朵出;
家長想讓孩子做得什么,得花費大量口舌,不僅效率低下,還不一定有用;
沒被打過的孩子,身體和精神抗壓能力都低,無法適應社會;
還有不懂得尊敬父母、寫作業效率低下、沉迷電子游戲等等,幾乎所有常見的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打太少”。
文章呼吁,有孩子的家庭必須備一把戒尺,該揍揍,該罵罵,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材。
這篇文章引來朋友圈瘋狂的點贊。
“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我拿衣架坐在旁邊,效果賊好,幾下就寫完了?!?/p>
“上次孩子在游樂園推了一個小姑娘,我馬上一個巴掌打下去,讓他長個記性!”
“太有道理了,孩子又聽不懂,打幾下最有用!”
世界上沒有不疼孩子的父母,之所以大家最后會選擇用“打”來教育孩子,實在是因為沒有其他招了。
但是,打孩子短期有用,長期呢?表面上有用,內里呢?
2、打孩子有效,但代價很大
打孩子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道理又很簡單,是因為它會引發孩子一種人類最本能的情緒,叫做恐懼。
恐懼的力量是強大的,它能逼著馬戲團的狗熊、猴子,克服了自己的本性,學會騎車、拍球、走鋼絲,因為它們害怕馴獸師的鞭子。
同樣的,被打到聽話打到乖的孩子,并不是因為他們懂得了道理、理解了父母的苦心。
他們僅僅是因為怕而已。
愛默生曾說過:凡有恐懼的地方,就不會有愛和幸福。
打孩子是有效果,但是這個效果的代價是巨大的。
它不僅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信任感、內在驅動力、自尊自愛,它最大的代價,是那一份血濃于水帶來的親密和愛。
3、 怎樣才能不養出這樣的“乖孩子”?
當下一次我們又忍不住要掄起打孩子的手的時候,該怎么做?
首先,請立刻離開現場,讓自己冷靜一會兒,哪怕只有3分鐘。
其次,如果你曾對孩子情緒失控,一定要和他們修復關系。
告訴孩子,挨打并不是他們的錯,而是爸爸媽媽沒有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他們或許犯了這樣那樣的錯,但是誰都有犯錯的時候,犯錯并不能成為挨打的理由。
不僅爸爸媽媽不可以傷害他們,以后誰都不可以去傷害他們。
4、 給自己和孩子更多的機會
生命的力量是頑強的,這種頑強可以體現在一棵小苗在懸崖峭壁上茁壯成長,也可以體現為一個小動物為了抗拒馴服最終傷人自戕。
孩子的成長也是充滿力量的,這種力量是向陽還是向暗,和我們父母的做法有關。
曾經有一篇文章說得很好,養孩子不是馴獸,而是種樹。
當一棵樹長勢不夠好,我們不會去罵它,只會努力去想辦法,松土不行澆水、澆水不行施肥、施肥不行就多曬太陽,我們會有耐心地一個個辦法去嘗試。
當我們覺得這一種方法教孩子不管用,那就換一種;當我們換了100種方法都覺得不管用,那就試試第101種。
這種不斷嘗試的過程,既是在養育孩子,也是在養育自己。
主播|羅艷
作者:火星主婦,三個孩子的媽媽。本文首發秋葵媽媽(ID:QKMM99)關注我們,一起做有遠見的父母。
主編:王會
編輯:郭蔓 張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