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澎湃新聞12月24日報道 (注意:本文有劇透) 對比以往馮小剛電影上映前的熱鬧勁,《只有蕓知道》低調許多,倒是和電影本身的基調挺符合。說起來,馮小剛導演可不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因此,這還真是件新鮮事。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年紀大了,心腸軟了,想拍一些簡單的故事。就比如,他的摯友的真實愛情經歷。
起初,我聽聞馮導的自白,觀看本片的預告,心中不禁猜想,莫非,“老炮兒”打算在藝術風格上進行轉型,準備走向“返璞歸真”?張藝謀的《長城》《影》里,仍有揮之不去的團體操味道,陳凱歌的《妖貓傳》還沉浸在華麗的宮廷幻想里,若是馮導愿意浮華散盡,找尋初心,倒不失為好事一樁。

《只有蕓知道》海報
可看起來,事情并不是這樣。《只有蕓知道》擁有一個文藝無比的片名,也犯了許多不怎么成功的文藝片的通病,那就是空洞、虛浮。
電影的宣傳語是紀念一段相濡以沫的愛情。大概是為了做到名副其實,本片打一開頭,就呈現出一種用力過猛的態勢。人物關系都還沒搞清,觀眾都還沒有進入狀態,電影就忙不迭地開始煽情。主題曲、配樂、臺詞,輪番登場,唯恐坐在影院里的我們不能被感動。
至于木心的詩歌,唉,這都9102年了,還在用這么幾句連文藝青年都覺得膩歪的“從前的日子慢”呢。
不過話說回來,本片確實慢,敘事節奏慢到何種程度呢?在觀影過程中,我至少看了四五次時間。說實話,這樣“痛苦”的觀影經歷,真是久違了。

《只有蕓知道》劇照
必須要說明的是,不必將此歸咎于影片的題材。取材于真實故事不是問題,敘事過程缺乏戲劇沖突不是問題,平平淡淡的藝術風格更不是問題,本片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和當下生活的疏離感上。
撇開本片刻意打亂的時間線和倒敘、插敘的手法,羅蕓和隋東風的愛情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三段:兩人在奧克蘭相識、相知、相愛、結婚,這一段的重要人物是林太;兩人轉戰克萊德,經營一家中餐館,在一間幽靜的大房子里共同生活,這一段的重要人物是麥林達;兩人返回奧克蘭,羅蕓重病去世。
應該說,這樣的故事當然不是不能拍好,但本片從頭到尾都像極了文藝青年口中念叨的“詩與遠方”。在異國他鄉租房子,就認識了一生所愛;去賭場賭了一把,就決定結婚;去克萊德開餐館,立馬生意興隆;想看極光,立刻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總之,大家敢想而不敢做的事情,這對愛侶輕輕松松就完成了。

《只有蕓知道》劇照
只是,在當地生活了這么多年,去看個鯨魚,怎么就成了女主完不成的愿望了?這個本應成為影片情感最高潮的段落,反倒讓人有些想不明白。
既然是“詩與遠方”,自然也就免去了現實生活里的種種煩惱。這倒不是說,羅蕓和隋東風的愛情故事里一定要有多少狗血,安排多少磨難。只是,有一些對當事人來說很浪漫、很溫馨的細節,很難讓身為局外人的觀眾感同身受。比方說,在床頭掛一幅鯨魚的廣告,或者在許愿時許了可能傷害愛人的愿望,多多少少都讓人感到女主有一點“作”。
于是,本片像極了導演無時無刻不忘展示的異國風光,雖然美麗,但缺少靈魂。隋東風和羅蕓到底為何相愛?到底為何能做到相濡以沫?難道只是因為兩人的顏值都很高?我始終沒有找到深刻、合理的人物行為動機。就像不久前上映的《大約在冬季》,當一部愛情電影難以解釋男女主人公相愛的理由時,作品就會無法避免地轉向空洞和虛浮。

《只有蕓知道》劇照
空洞到何種程度呢?影片許多情節,都可有可無。一位可能吸了毒的醉漢,在餐廳里大吃霸王餐,在遭到阻攔時差點拔槍相向。這讓我差點以為,女主要在這里遭遇不測,結果呢,羅蕓、隋東風和麥林達同時妥協,此事也就這么過去了。我不知道這個段落的意義在什么地方?只是為了表現麥林達和男女主人公的親近關系嗎?或許,類似情節真的來源于故事原型,但它們帶來的,絕不是真實生活的質感。
其實,本片倒是一點也不缺少佳句。徐帆飾演的林太,在祝福一對新人成婚時,說著說著就流下了眼淚,懷念起故去的愛人。在我看來,這一段落反倒比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更動人。因為,她在經歷人生的磨難之后,仍然愿意相信感情的真摯,愿意為一對年輕人的生活著想。

馮小剛在《只有蕓知道》片場
馮小剛導演的功力,也沒有退步。羅蕓坐在隋東風的自行車上,鏡頭沒有拍攝她的表情,反而對準了她的腿,一些細微的動作,就表現了在兩人之間流淌的情愫。在預告片中就出現的撒骨灰鏡頭,同樣值得點贊。導演沒有拍攝隋東風此時可能悲痛欲絕的表情,而是用一只手的慢動作把不舍、痛苦的心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只可惜,馮導還是沒想明白,拍一個簡單的故事,不是要把滲透在其中的情感也簡單化了。遙想幾年前的馮小剛,還是一位不肯向生活低頭的“老炮兒”,可如今的他,老態畢現,尤其是在本片緩慢至極的鏡頭語言里。“衰老”的一大特征,就是不再和生活死磕,用“想開了”進行自我安慰。可是,羅蕓和隋東風的“詩與遠方”,真的應該成為馮小剛導演的藝術總結嗎?
好在,本片當然不會是馮導的最后一部。但愿,本片不會成為“老炮兒”藝術生涯的轉折點。不管拍得好拍得差,我還是認為,馮導不應該再將大把時間花費在此類影片上了。
羅蕓和隋東風的扮演者,楊采鈺和黃軒,總會讓人不自覺地聯想起《芳華》。這更像是一種隱喻——曾經令人唏噓不已的激情歲月,真到了“詩與遠方”,也免不了一天天平庸、無聊下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