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早把孩子送到學校,周艷騎上電動車直奔村里的扶貧車間。
周艷今年29歲,四川綿陽人,多年前嫁到崇陽縣白霓鎮的橋頭村。
兩個孩子要上學,老人日漸年長,“家門口”就業一直是她和很多同齡人的期待。
脫貧攻堅工作啟動后,該縣的湖北中健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在村里建了扶貧車間。
“只要手腳勤快、麻利,每個月也能掙好幾千元。”周艷踩著縫紉機,手指翻飛,三五秒鐘,一塊民用紗布粗加工工作就完成了。
縣扶貧辦負責人介紹,全縣共有30個扶貧車間,涉及衛材、汽車裝飾等行業,帶動1800多人“家門口”就業。僅中健醫療公司一家,就在5個鄉鎮12個村建了扶貧車間,解決了400多人的就業。
車間分散在村里,會增加企業運營管理負擔嗎?中健醫療公司董事長汪定邦搖搖頭:“我們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生產醫用紗布等衛材產品,招工一直是個難題。兩年前,參加全縣‘百企幫百村’扶貧幫困活動,看到不少40多歲的閑勞力,有了建扶貧車間的想法。”
實踐證明,扶貧車間既幫助貧困戶增收,也助力公司增產。2017年,公司給扶貧車間的工人發放工資184萬元,2018年這一數字漲到了294萬元,今年向扶貧車間發的工資預計突破500萬元。
國家大量扶貧資金投下來,崇陽縣的“四好”農村路越修越好,通村達戶非常方便。該公司只需派車,把原材料運到各車間,扶貧車間完成粗加工之后,再把產品運回去。“搬產品,比搬工人容易多了!”汪定邦感嘆。
目前,該公司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由扶貧車間貢獻。公司產品已銷往20多個國家,今年出口額增長了30%。“有扶貧車間的穩定勞動力做支撐,我們放心大膽地接訂單。”汪定邦說。
機器換人是行業發展趨勢,中健醫療也不例外。汪定邦坦言,陸續上了智能化設備后,勞動力的需求量肯定會下降。“未來如何與村里聯動發展,還可以繼續探索。”
“輸血是為了造血!”橋頭村的村支書劉志明深知內生動力的重要,他介紹,扶貧車間設立后,返鄉的人明顯多了。“有人氣了,發展產業才有希望!”該村是明朝抗倭將領劉景韶故里,目前正打算與隔壁的浪口景區銜接,建集旅游、康養、休閑為一體的現代化村莊,“到時候,老百姓還能在村里開民宿、辦農家樂。”
崇陽縣是我省37個貧困縣之一,從2014年起,該縣連續5年,每年統籌使用財政專項資金超過10億元用于精準扶貧。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8.9%下降到現在的0.02%,今年4月,崇陽縣被省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行列。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會君 周鵬 通訊員 胡向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