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周鵬通訊員胡劍芳吳文謹
“外孫回來過春節,終于可以多住幾天了!”1月6日,咸寧市咸安區桂花鎮劉家橋村一組村民劉純開十分高興。
女兒在上海工作成家,每年回家總是十分匆忙,追問得知,是外孫受不了家中的旱廁。2019年,區里搞“廁所革命”,旱廁升級為衛生間,他心里的疙瘩總算解決了。
咸安區向陽湖鎮寶塔村,11組夏云珍家里的衛生間干凈明亮,瓷磚在燈光的照射下十分耀眼。她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室外,指著一塊草坪:“下面安裝的是‘一體化三格式’化糞池,草坪中間還伸出個透氣孔。跟城市里一樣,沒有異味!”
她家衛生間的污水排到化糞池,循環后排到污水收集管網中,統一流入村口的微動力污水處理站。這座處理站很“神奇”,污水進入,很快,汩汩清水流出,奔向斧頭湖。
咸安區“廁所革命”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韓計介紹,流經該區的幾大水系均流往長江,廁改的目的不僅是無害化處理,更重要的是徹底解決農村水污染問題,保護長江。根據各村自然條件,項目因地制宜,一村一方案,分三期實施,將于2021年12月全部完成。
為避免重復建設,區發改局與住建局聯合,將廁改、鎮村公廁建設及農村污水治理項目整合,統一管理實施,采用工程總承包(EPC)方式招標管理,在政府集中統籌下,家里的蹲坑等,都由政府出資,村民沒花一分錢就完成了廁改。
“施工也不用村民‘插手’。”施工隊工人周更雄介紹,政府要求嚴格,施工期間,不得抽村民一根煙、不喝村民家一口水、不準在村民家吃飯,更不準讓村民幫忙干活。
韓計說,村民使用的“一體化三格式化糞池”,由市高新區一家企業生產,材質是塑料,一次成型,不僅牢固無害化效果好,而且可回收利用。為保證達到排放標準,化糞池連接微動力污水處理系統或者具有凈化功能的小濕地。
結合農村實際,該區制定了集中、連片、散戶并聯三種改建方案。可接入鄉鎮污水處理廠的采用鄉鎮集中處理模式,對于連片的村灣則使用微動力集中處理模式,達不到微動力處理站建設規模的區域,采用“航天罐”并連處理模式。
截至2019年12月30日,該區廁改及農村污水治理項目,已完成鎮村公廁建設83座,村級污水處理站40座,廁改13523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