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見聞)三峽庫區邊界村“跨界”互助脫貧
中新社宜昌1月18日電 題:三峽庫區邊界村“跨界”互助脫貧
中新社記者 郭曉瑩
灶前,臘肉洗了一塊又一塊;屋外,場壩掃了一遍又一遍。春節臨近,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雁落坪村村民柳玉云一刻也不愿閑著。
“再過幾天,娃兒們都回來了,院子里剛好能停兩臺車。”一提起兒女們能把車開到家門口,柳玉云就笑得合不攏嘴,把房前院后拾掇得整整齊齊。
順著柳玉云手指的方向,一條平整的水泥路向遠方延伸。這是2019年底打通的“斷頭路”,一頭連著雁落坪村,一頭連著巴東縣綠蔥坡鎮中村。柳云玉說,孩子們會開車順著這條路回家。
雁落坪村是秭歸縣最西南端的一個小山村,與中村毗鄰。雖然兩村同處宜昌市與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交界地,但經濟受兩地輻射不足,交通不便,信息閉塞。
雁落坪村駐村書記胡兵回憶,前幾年,兩個村的土路坑洼不平,車輛通行困難。“村民種的蔬菜吃不完又運不出去,好好的菜都爛在田里,看著心里著急呀!”胡兵說,“斷頭路”成為邊界村村民便利出行和蔬菜產業發展的最大阻礙。
2019年10月,宜昌市和恩施州經磋商后同時開工修通“斷頭路”,將邊界村出山的通道全部打通,極大地方便了民眾出行。
胡兵說,“行路難”的問題解決了,周邊幾個村發展產業的勁頭也足了,大家打算開展產業合作,共建有機蔬菜基地。
雁落坪村和周邊村的變化是宜昌市與恩施州加強邊界村基礎設施建設,合力推進區域扶貧的真實寫照。
宜昌市與恩施州地處湖北西部,兩地邊遠地區的邊界村,曾因行政區劃不同,區域間路、水、電等對接不深入,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短板,脫貧難度大。
近年來,兩地嘗試沖破區劃藩籬,推動基礎設施對接,共同協調資源,互幫互助。中新社記者連日來走訪發現,這種“跨界”互助脫貧新模式正在三峽庫區宜昌市秭歸縣、興山縣和恩施州巴東縣的邊界村推廣。
2019年夏天,巴東縣溪丘灣鄉遭遇了連續3個多月的干旱天氣,水源嚴重不足,集鎮和農村人畜飲水困難。
在興山縣的支持配合下,巴東縣從興山縣田家坪水庫引水支援溪丘灣鄉,解決了該鄉3萬多人用水問題。
巴東縣綠竹筏村2019年也遭遇了嚴重干旱,全村柑橘灌溉用水及人畜用水困難,需要接電泵水抗旱。
為支持綠竹筏村產業用電,秭歸縣電力部門在泄灘鄉牛口村牽拉300米10千伏高壓線,專門新增一個臺區,向綠竹筏村接入380伏生產用電,有效解決了該村“飲水難”“灌溉難”的難題。
“邊界村都是貧困村,是精準扶貧的重點。”秭歸縣泄灘鄉黨委書記劉磊說,三峽庫區邊界村山同脈、水同源,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產業發展,都有互補相融的需求,“跨界”互助脫貧、攜手創富是必然趨勢,也是長期目標。
據了解,除了三峽庫區,宜昌市和恩施州還在武陵山區邊界地帶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據統計,兩地邊界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涉及路、水、電、網4類共計64個,截至目前,37個項目完工,22個項目已開工,其余項目正在加緊對接。(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