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首支醫療隊支援湖北省榮軍醫院速記
援玉枹兮擊鳴鼓 白衣天使戰江城
——全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首支醫療隊支援湖北省榮軍醫院速記
“我們來了!”
2020年2月11日下午14:30分,湖北武漢。隔著厚厚的防護服,張大文和鄧祖華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張大文是江西省榮軍醫院副院長,也是全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首支醫療隊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鄧祖華是湖北省榮軍醫院的院長。這次跨越數百公里的握手,掀開了全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醫療隊對口馳援湖北省榮軍醫院的篇章。
緊急部署
地理方位:北京
“求助!湖北省榮軍醫院亟需醫療物資!”
1月30日,《中國退役軍人》雜志微信公眾號發出信息,引發退役軍人事務系統高度關注。
湖北省榮軍醫院始建于1949年,現為湖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下屬的優撫醫院,同時對社會提供醫療服務。1月20日,湖北省榮軍醫院被武漢市衛健委確定為全市首批61家發熱門診定點醫療機構之一,23日,被指定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定點收治醫院。廣大醫護人員聞令而動、快速響應,全員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可是,病人多、物資匱乏、醫護人員少等現實問題很快擺在大家面前。被確定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定點收治醫院以來,全院人員一直堅守防疫一線。從1個隔離病區到5個隔離病區,從開始的60張發熱病人床位到130張床位,從1月11日收治住院的第1位病人到311位病人,158位醫護人員堅守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與病毒搏斗,和時間賽跑,發熱門診量已達2464人次,連護士輪休都難以安排……湖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向退役軍人事務部緊急請求支援。
得知情況的第一時間,退役軍人事務部黨組認真分析形勢,廣泛積極動員,迅速作出部署,通過微信工作群向全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發出信息:湖北省榮軍醫院的醫護人員已連續奮戰很長時間,身心疲憊,請各省積極發動所屬優撫醫院的醫生、護士緊急支援。前去支援的醫生、護士必須有防治傳染病的資質、能力和經驗,確保安全。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黨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請馬上動員!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很快,微信群信息不停滾動,各地紛紛應援。
廣東:“收到,馬上動員,立即報告!”
甘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山東:“義不容辭,堅決落實。”
安徽:“省榮康醫院已經有部分醫生護士請戰。”
山西:“廳領導親自安排,報名正在進行中。”
......
經過綜合考量和認真篩選,退役軍人事務部在報名的眾多省份中,選擇了山西、江西和浙江三省組建第一批醫療隊。同時,組建了第二批第三批醫療隊。
選兵拔將
地理方位:全國各地
“我知道這就是戰場,病毒和子彈一樣,不長眼睛。但國家需要的時候,就是我奉獻的時候,義不容辭!”這是山西省榮軍醫院22歲的女護士張琳在報名要求參加時的發言。
面對未知的危險,面對嶄新的戰場,全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眾志成城、戮力同心,表現出非凡的責任擔當。
2月1日傍晚5點召開的緊急動員大會,讓山西省榮軍醫院所有人員忘記了吃飯。副院長張宏,女兒在新加坡,春節期間是預產期。張宏一個月前就已請好假,老伴先行前往,他的機票訂在大年初三。可疫情的暴發,使他整個春節假期未能休息一天。不分晝夜的勞累,使他的闌尾炎急性發作。聽到支援武漢的消息,他拔下輸液針頭,第一個報了名。
領導帶頭、黨員爭先,全院職工160多人踴躍報名參戰,而他們只有13個名額。
選人的難題,持續了近乎一夜。“一班人”將160多人的情況逐一分析,像篩子一樣過濾。他們從160多人中選出45人,又在45人中選出13人。當13個名字確定下來,東方已經破曉。
2月3日上午,江西省榮軍醫院已有93名醫護人員報名。張大文的父親87歲,母親82歲。說好了,今年春節哪兒也不去,就陪老人過年,可肆虐的疫情將他留在醫院。兩位老人有意見,但沒有吭聲。聽說兒子要去馳援武漢,他們不干了:“你的頸椎生理曲線完全消失,在南昌都是邊治療邊工作,到了武漢,是去救人還是別人救你?”
“救人,別人更需要我。”張大文跟父母展開拉鋸戰,試圖說服老人。
“去吧,你是醫生,盡好你的本分。”拗不過兒子,老父親最終松口了。
護士萬劉楊剛剛26歲,她的理由似乎“最充分”:“我有兩年外科經驗和兩年ICU經驗,一線最需要;我目前還單身,沒有后顧之憂!”
晏鑫鵬是病區主任,也是一名精神衛生科醫生,當過兩年反坦克導彈兵。“我是退役軍人,若有戰,召必回。現在,國家真需要了,我必須上。”
一個個爭先恐后,一個個坦誠熱烈。最終,江西省榮軍醫院選出16名參戰隊員。
2月1日傍晚,剛剛送別援助嘉興地區抗疫定點醫院醫療隊,浙江省榮軍醫院又接到馳援武漢的緊急通知。
作為全國優撫醫院聯盟理事長單位的浙江省榮軍醫院,當晚就將征集通知發布在管理群,一下激起“千層浪”。
危難時刻顯擔當。最終,11名白衣戰士通過嚴格選拔,光榮“勝出”。
54歲的沈建法副院長是這支醫療隊的領隊,去年4月,他因心肌梗塞接受心臟支架植入手術,一直長期服藥。也許是經歷過生死,他對抗疫阻擊戰格外有斗志,提前配好三個月的藥物,裝入行囊。
“我去浙大二院進修過,要是不參與這次戰斗,不是浪費我的專業知識嗎?”有著13年工作經驗的護士楊春蕓,在呼吸內科年資最長,34歲的她,早早剪去長發,為出征作好了準備。
……
加鋼淬火
地理方位:南昌
“多快戰勝新冠病毒,取決于做了多少準備,流下多少汗水。為了那一刻的精彩,我們未雨綢繆,加鋼淬火。”
2月10日,退役軍人事務部直屬機關黨委正式批準醫療隊成立臨時黨支部,任命張大文為書記、張宏為副書記。第一次亮相,張大文就聲如洪鐘。一天前,在“八一”軍旗升起的地方,江西、山西、浙江三支由30多所不同醫院抽組的醫療隊勝利會師。40名白衣勇士精神抖擻,士氣高昂。
“學的不是知識,而是戰勝疫情的希望。”記者全程跟蹤了這次實戰訓練,發現江西省有關方面的頂尖專家悉數到場。
張大文已經從事精神、心理臨床治療與康復25年,擅長各種心理治療和危機干預。他帶著大家做減壓操,還將一些舒緩的音樂發到微信群里,讓大家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自我調適。
“疑似與確診的最大區別是什么?”“解除隔離的標準有哪些?”......每位專家講完,隊員們紛紛舉手求教,但問的都是與病相關卻與己無關的問題。
“手套要戴兩層”“護目鏡戴在防護服外正好可以固定寬大的帽子”“防護服慢慢地、由內到外、從上到下卷”“脫手套一定要輕,不要嘣!否則表面污染物會彈到自己!”專家在回答隊員們關于疾病的問題后,反復叮囑隊員們千萬注意自身的防護。
張宏已經整整60歲,但學習起專業知識來,比年輕人更認真,筆記本上寫得密密麻麻。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路上還可以再翻翻。”護士方小玲不僅記滿了記錄本,還拍了海量照片。
找遍各處,不見沈建法的身影。午休時間,他去了哪里?有位了解他的護士徑直來到樓下大廳,發現他大衣緊裹,正捧著從杭州帶來的最新版《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手冊》,心無旁婺地學習。
一天的緊張學習培訓結束了,隊員們的議論卻沒有停止:“聽了這些大腕的講解,才發現我們還有不小的差距”“通過集中學習培訓,上戰場心里有數了”……
晚上,記者目睹了醫療隊傷感的一幕——理發。隊員們大多忍痛割愛,將頭發修剪得利落干練。有幾位年輕女隊員,原本舍不得剪掉一頭秀發。聽完專業培訓,她們主動向隊長匯報,要求將頭發剪掉。
“我以前的頭發快到腰了,來的時候下狠心剪了。今天聽專家一講,想再剪短一些。”剛開始剪的時候,護士歐陽秋菱還有說有笑,可隨著頭發一綹綹落地,她開始沉默了。
眾志成城
地理方位:武漢
2月11日,天未破曉,醫療隊員們就整裝待發。
38歲的齊福權醫生凌晨四點起床,洗漱完畢,將物品整理好,把昨天的筆記又看了一遍。
33歲的護士錢新洪只有1.55米的個頭,正吃力地拖著兩個笨重的箱子,背上還背著一個行李。“一箱是生活用品,一箱是醫療物資,能帶的全帶來了。”她告訴記者,這次出征,沒有一個閑人,大家全是醫生、護士,所有的工作都自己動手。
7:30分,出征儀式正式開始。
40人的隊伍,整齊列隊,英姿勃發。
儀式只有3項議程,15分鐘。首先是援鄂醫療隊代表、隊長張大文發言。他代表全體成員表態,聲音鏗鏘有力——
“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執行退役軍人事務部安排和部署,堅決把支援湖北抗擊疫情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和特殊使命,堅決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救治病人!”
退役軍人事務部擁軍優撫司負責人代表部領導作出征動員,隨后,他將一面鮮艷的紅旗,鄭重授予醫療隊……
迎著朝陽、向著武漢,醫療隊熱血出征。
14:30,醫療隊抵達武漢。
隊員們來不及換一身衣服,顧不上喝一口熱水,立即投入戰斗。
仰望著這些“最美逆行者”的背影,記者感慨:退役軍人事務系統醫療隊武漢之行,不僅是一場千里馳援,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能量傳遞。有這樣的隊伍,我們贏得戰“疫”指日可待!
作者:《中國退役軍人》雜志記者 呂高排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