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個多月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湖北應急人日夜奮戰在一線。由于交通管控嚴格,陸路運輸不便,導致最緊急、最稀缺的抗疫物資,無法在第一時間送達醫護人員手中,對此,湖北省應急管理廳立即組織、調度7家通航企業,組成空中運輸“聯合體”,科學調度,及時有序調運防疫物資,為戰“疫”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迅速集結 時刻待命
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湖北人民猝不及防,藥品、呼吸機、醫用防護服、口罩、消毒液等都沒有來得及準備。短時間內,新冠肺炎患者就確診上萬例,每天成百上千例地增加,空氣里彌漫著戰時的緊張氣氛。
1月23日,湖北省應急管理廳下發文件,湖北全省應急人進入戰時狀態。當晚,湖北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指揮中心燈火通明,該廳“1+7”戰時機制專班相關負責人在研究疫情應急救援的有關工作。
“省級航空應急機動力量要時刻保持戰時狀態,應急指揮中心要科學調度,直升機的快速、高效能力一定要在抗疫戰場上得到充分發揮。”湖北省應急管理廳廳長施政說。
面對疫情,湖北省應急管理廳迅速集結了十幾架飛機,包括應急管理部支持調度的大型直升機M—171直升機,以及小型直升機、固定翼通航飛機等,時刻待命。
“為了提高飛機利用效能,我們結合各自機型特點,根據救援需要和任務航程、氣象保障等因素,精準分解空中運輸調運任務,確保防疫物資及時、安全抵達。”湖北省應急救援中心主任昝軍說。
危急時刻 逆險而行
2月1日11時,湖北省應急管理廳向駐勤武漢的青島直升機航空有限公司下達任務:運送急需的防疫物資到襄陽和宜昌。這也是湖北省首次采取直升機空運的方式運送防疫物資。
接到首航任務后,機長張自成、鐘建文與機組成員們連飯也來不及吃,立即從駐地趕往機場。一小時后,兩架M—171型大型直升機先后起飛,兵分兩路飛往襄陽和宜昌。
調度直升機航行的手續非常復雜,按照常規需要2天才能完成。可疫情不等人,該中心副主任朱學忠承擔了該任務。為了節省時間,他一邊打電話向相關單位發出派出直升機、遂行任務、規劃航線、航油保障的請求,一邊查詢詳細經緯度、坐標,報與飛行員,并同步聯系宜昌、襄陽等地迅速開辟直升機臨時備降點。
由于宜昌機場距離醫院較遠,轉運存在問題。朱學忠便向飛宜昌的張自成提出,可否在沒有專業人員指揮的情況下,在空間不大、只能靠目視著陸的平坦場地降落?
“放心吧!我技術過硬,保證完成任務!”當朱學忠從手持電臺中聽到張自成的回答時,熱淚盈眶。
義無反顧 挑戰極限
2月1日16時30分,800件防護服在仙桃彭場鎮加急生產完成。湖北省應急管理廳要求金匯航空湖北公司立刻把防護服運回武漢。
由于只有在太陽落山前返航才能保證安全,機長王俊君將巡航速度從每小時220公里提升到每小時280公里。
24分鐘后,王俊君到達目的地上空。然而,降落點位于一條寬20米的馬路上,兩側豎著間隔約3米的路燈,降落地況復雜。王俊君駕駛直升機在空中盤旋,副機長劉云幫助他選擇更為合適的地點。最終,兩人選擇降落在十字路口,此處路燈間距較大。
“這是我12年來最驚險的降落。”王俊君說,降落后,兩人緩了一會兒,才走下直升機,幫助搬運防護服。此時,他們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濕透。
8分鐘后,直升機返航,速度依然是280公里每小時。這是王俊君首次全程用接近極限速度完成的任務。
2月3日18時,青島直升機航空有限公司機長田軍為保證第二天醫療物資轉運任務的正常進行,在氣象條件不是特別理想的情況下,毅然駕駛直升機劃破夜空,緊急起飛。2小時后,田軍駕駛直升機安全返回武漢漢南機場。
2月16日,武當山航空護林站出動B—7829直升機,運送德國華僑捐贈給武漢、荊州、黃石等地的抗疫物資,飛行任務涉及2個省份5個機場,全程飛行7小時40分、航程1100公里,是該航站首次跨省、多機場起降連續作業。
截至日前,湖北省應急管理廳通過航空力量,將91.25噸急需物資運送至抗疫一線。(記者歐植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