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聞4月16日報道 今年2月,日本樂壇大神級作曲家坂本龍一的一段采訪,在中日兩國音樂界引起了廣泛討論。他的大意是:“音樂之力”是非常討厭的詞匯,音樂人如果抱著“治愈他人”的目的創作音樂,是非常丟臉的行為。
彼時,國內正值抗擊新冠疫情的關鍵階段,不少音樂人站出來創作公益歌曲,為戰疫鼓勁。坂本龍一的觀點在國內引發探討,在一篇名為《沒有人想聽你寫的歌》的討論帖下,接近一萬人發表了看法,“疫情時期歌曲無用”、“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做”等觀點都獲得了高贊。但也有不少人表達反對,并提出了音樂對人的心理及生理都具有治療之力。

日媒對坂本龍一的報道

許多網友支持“疫情時期音樂無用”的說法
本期封聲,記者聯系采訪到四川音樂學音樂治療專業教師、世界音樂治療聯合會會員、音樂治療行業委員會指定督導師王露潔,她認為,音樂可以撫慰人心,公益歌曲的創作無可厚非,但讓歌曲盡量好聽是基本要求;音樂治療作為科學的治療方式,對一部分疾病和創傷,確實具有治愈之力。
(以下文字由封面新聞記者徐語楊根據王露潔敘述整理)
好的抗疫歌曲可以撫慰人心
但和專業的“音樂治療”相距甚遠
不得不承認的是,在一大批抗疫歌曲中,確實是層次不一的,有一些歌曲也的確不那么好聽。但音樂從古至今都為人類帶來了許多正面的力量,音樂藝術創作本身是有意義的。音樂會喚起人們的生理反應,這是科學事實,我們不能否認。
我在救助站工作時遇到過一個患有精神障礙的流浪兒童,常常哼唱某首抗疫歌曲,說自己從中獲得了很多的力量。這首歌在技術上也許算不上好的音樂作品,但它卻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給一些人帶來支持和鼓勵。這就是音樂的力量,不分高級低級。所以在疫情時期,創作音樂是有感而發、自然而然的一種行為,只不過作為音樂人,我們應該盡量使歌曲好聽。
從科學角度來看,音樂作為工具,在專業音樂治療師的操作下,可以用于治療疾病。但這也并非是說,抗疫歌曲就能治療疫情帶來的創傷。好的抗疫歌曲確實能撫慰人心,激勵大眾,但這更多是音樂欣賞的角度,和專業的音樂治療還是相距甚遠。
20世紀40年代,音樂治療在美國創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音樂治療已經成為一門成熟完善的學科,世界各國隨后也陸續建立起音樂治療的科學方法。上世紀70年代后,音樂治療傳入亞洲,我國也開始在各大音樂專業院校開設音樂治療專業。2003年5月,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師走進sars重癥監護室,為多名一線醫護人員提供音樂治療的專業支持。

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醫學、心理學、音樂學等范疇,多用于特殊兒童群體、老年人認知障礙以及抑郁癥的治療,通常要經過評估病人情況、確定治療目標、建立治療方案、再次評估等一系列專業流程。根據不同病人的情況,每一次的治療在半小時到90分鐘不等。
針對不同的人群和需要,音樂治療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在音樂治療中尤為重要的音樂這一環,視情況而定會采用即興演奏的音樂或現成的音樂。因為病人的狀態是不斷變化的,我們根據他狀態情緒的不同去調整音樂的形式和內容。針對自閉癥孩子,即興的音樂活動能很快跟孩子建立起聯結,幫助他們減輕焦慮、表達自我。而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老年患者,采用歌曲討論、音樂創作的方式對于激活大腦中的對應區域,減緩記憶力的衰退則更加有效。
音樂治療目前已應用于新冠疫情
在疫情爆發的初期,四川音樂學院就已經收到不少省內醫院發來的信息,希望專業的音樂治療能夠介入,幫助前往武漢一線支援的醫務工作者緩解情緒壓力。學院立即組建工作組,制作了一些音樂干預音頻。但線上的溝通以及武漢醫務工作的繁忙,使完整的干預措施實施起來有難度。我們及時調整對策,改為提供“音樂自我照顧”的專業方法,使醫護人員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用音樂幫助自己調整情緒、放松減壓。
此前,因為疫情的隔離需求,一部分住院的小朋友無法回家,令家長和醫院工作人員都倍感焦灼。音樂治療團隊針對防疫需求制作了音樂干預視頻。讓家長和醫護人員通過簡單的學習就能帶領孩子們開展放松減壓的音樂活動。
當語言失效的時候,我們靠音樂說話。這是安徒生的名言,音樂之于人類,遠遠不僅是一種消遣和娛樂,而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滋養心靈,治愈創傷。目前,隨著疫情日趨穩定,是介入疫后心理支持工作的時機,社會對于音樂治療的需求還會越來越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