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作為城市居民集中居住、生活的場所,是城市防災減災的“基礎單元”。災害來臨之時,社區的綜合減災能力和自救、互救水平,對于減少人員傷亡、減輕災害損失意義重大。
從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同年,國家大力推進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克服人員力量薄弱的短板,直面應急預案和演練標準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在各類困難和矛盾中,湖北實現了社區減災模式新突破。截至目前,湖北累計創建全省綜合減災示范社區1240個,其中國家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637個,總量位居全國第四位。
織一張網,守護社區居民安寧
轄區面積1.9平方公里,有居民7376人,以及危化企業、醫院、中學等8家企業(單位)。然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僅13人。這是一個“多”與“少”的矛盾,綜合減災工作任務繁重,但人員力量薄弱。武漢市青山區青山鎮街石化社區怎樣克服人員力量薄弱的短板,獲評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
該社區有著自己的求解方式。街道、社區、網格、樓棟、門棟是一個天然的五級聯動,而集合物業中心、醫療中心、企業消防隊、網格、業主委員會又可以組成一個五級聯動。多級聯動,使得社區創建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的組織管理更有力量。此前,該社區沒有儲備救災帳篷這類大型應急物資,但與街道建立了聯動關系,遇緊急情況可以迅速調撥使用;物業中心和業主委員會每月召開的例會,也會涉及防災減災和安全方面的內容;物業中心和網格員聯合進行社區巡查時,會關注社區居民,特別是空巢老人的用水、用電、用氣安全等。此外,該社區還成立了“滅火行動小組”“防護救護小組”“疏散引導小組”“通訊聯絡小組”“宣傳教育小組”等5支“減災志愿者”服務隊伍,一旦災情來臨,能迅速開展應急救助工作。
在石化社區的一處宣傳欄,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一份綜合減災區域化聯動成員名單,以社區黨總支書記為組長,成員包括物業公司經理、小區業委會主任、青山中學校長、武石化行政事務中心社區科科長、武漢石化醫院書記、青山鎮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以及社區管段民警。
創建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有一項重要指標,要有應急避難場所。為此,中韓(武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斥資數百萬元,將原來的電影院拆除,新建可容納3000多人的應急避難場所。針對大米、方便面、餅干、礦泉水等生活應急物資容易過期的問題,社區與轄區的超市簽訂購銷協議,確保緊急情況下的物資保障和供應。
“必須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社區的每一位居民都不能脫離在保護之外。”省應急管理廳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處副處長商木林直言,要補齊人員力量薄弱的短板,必須完善統一高效的組織指揮體系,構建包括社區工作人員、業委會委員、物業服務人員、網格員、住在社區的黨員干部、志愿者隊伍等應急力量。
完善預案,按圖索驥“避”風險
5月8日,在黃岡市黃州區赤壁街道三清社區居委會辦公樓附近的公告墻上,有一張避難場所分布圖,不僅標明了應急避難場所的所在位置、逃生路線圖,還針對不同的自然災害寫明了應對辦法。
在社區路邊的圍墻上,每隔兩米,就有一塊應急避難場所標識牌。順著標識牌指引的逃生路線,記者來到大別山創業中心,應急避難場所就設置在其內。
“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的應急避難場所需達到2000平方米。大別山創業中心不但面積達標,里面還有醫院和房間,一旦發生災害,可以為周邊群眾提供良好、舒適的避難環境。”赤壁街道辦事處安委會副主任兼安監辦主任胡俊說。
該社區還有一個應急物資儲備倉庫,急救背包、棉被、訓練服、供氧器、止血紗布等應急物資一應俱全。
遇到險情,社區相關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如何?
2019年5月1日凌晨1時30分許,社區一處約40米圍墻垮塌,導致長約40米、寬3至5米的道路損毀,下方學校宿舍和1戶居民陽臺、窗戶受損。
接到居民反映后,不到10分鐘, 10名社區工作人員即到達現場,并向街辦及區有關部門報告。在該區應急管理局、街辦及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工作人員在現場設置了4條警戒線,并安排網格員在坍塌路口值守,疏散附近30余戶居民。
省應急管理廳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處處長張璞介紹,湖北是我國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要結合社區災害風險特點,修訂完善社區綜合應急預案,明確預案啟動標準、責任分工、救助措施,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可按圖索驥“避”風險。
走街串戶,防災意識入腦入心
近日,襄陽市南漳縣雙坪社區一居民在家做飯時,由于加火過猛突然起火。該片區戶長立即發現該險情,急忙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組織滅火隊伍趕到,迅速將火撲滅。
火情之所以迅速得到控制,沒有造成人員受傷,得益于該社區深入人心的安全宣傳。該居民說,起火后他沒有盲目施救,而是立刻與家人逃離火場,隨后急忙撥打求救電話。“多虧社區干部經常上門進行安全宣傳,我知道起火后如何應對,否則不但家里人會受傷、家當也會被燒沒了,可能還會殃及左鄰右舍。”
該社區有農業戶528戶2016人,居民基本上是農民,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對于防災減災知識的知曉率達到95%以上,成功創建為全省綜合減災示范社區。
平時,社區的戶長經常拿著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折頁和防震減災卡通漫畫手冊到各自負責的聯絡戶家里宣傳防災減災知識,對于不識字或者眼睛看不清的居民,就一頁一頁仔細講解災害及其防護措施。此外,社區還將印有防災減災知識的各種生活小物品,如毛巾、扇子、購物袋等分給戶長,讓他們走訪時發放給居民。同時,將防洪減災、用電安全等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經進行宣傳,效果顯著。
“創建防災減災示范社區工作目的,是針對社區有可能出現的各類災難,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工作,從而提升公眾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技能。”該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曾慶萬說。
近年來,全省積極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不斷創新宣傳教育形式,豐富宣傳教育內容。2019年,全省共舉辦防災減災集中宣傳教育活動6484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58.4萬份,開展應急演練4253場,受益群眾達686.98萬人次。(記者 曾莉 通訊員 趙樹祥 李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