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攤晾金錢柳鮮葉。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勝 通訊員 汪正璽
立夏時節,漫步在鶴峰縣下坪鄉九蓮山,云霧繚繞,山花爛漫。一排排金錢柳枝繁葉茂,迎風搖曳。村民巧手翻飛,一片片鮮葉落入竹簍中,清香撲面……
“鮮葉賣給家門口的融硒公司,每公斤20元,每天能采10多公斤。”兩鳳村村民歐陽和平掰著手指頭算起幸福賬,不出意外的話,1畝地收入上萬元。
金錢柳也稱青錢柳,是一種生長在800米以上高山的植物,它的樹葉可加工成茶葉,具有顯著的降血糖功效,被譽為“植物胰島”。因其果實形似銅錢,在民間有著“搖錢樹”的美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深山,了解到這一片片神奇的“柳葉”背后,藏著的迷人故事。
產業痛點
從砍樹毀山到封山造林
5月11日,午間休息時,湖北融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高融講述他與青錢柳的情緣。
2007年,因為單位經營不善,高融與妻子雙雙下崗。今后的日子怎么過?夫妻倆把目光對準了鶴峰的巍巍大山,靠山吃山,自主創業。他們拿出家里所有積蓄參與公開拍賣,租賃占地3000多畝的九蓮山林場經營權。
賣原木、賣粗加工木材產品……起初,高融的林場生意火爆。2010年,他投資500多萬元,創辦起林業公司,主要加工保障性住房建筑用材,產品遠銷山東、河南等地,年銷售額1000多萬元。
“砍樹中我也沒忘種樹。”高融說,然而砍樹容易種樹難,新栽的樹生長周期長,彌補不上樹砍后留下的遺缺。
看著逐漸減少的樹木,高融反思:自己富了,卻給子孫留下一大片荒山。
樹不能再砍了。2015年,高融來到恩施州林業局,尋求產業轉型之路。通過介紹,他第一次知道了金錢柳的藥用價值。現代人注重保健養身,金錢柳的藥用價值大有市場,高融下定決心,深度開發這棵神奇的藥樹。他輾轉南京林業大學,把教授請進家中,尋求技術支撐。
“既綠了青山,還能富口袋。”高融心里有了底氣,停辦林業加工車間,一門心思種植青錢柳,帶動村民發家致富。
產業亮點
一片葉子造福一方百姓
采訪期間,兩鳳村村民劉學習來到公司,賣了30多斤鮮葉,收入300多元。他家種了兩畝多地的青錢柳,去年脫了貧。
“這一切來得不容易。”回憶往事,高融心里五味雜陳。開發金錢柳初期,村民積極性不高。
為消除村民后顧之憂,高融掏錢買來青錢柳苗,發放給鄉親,簽訂種植協議,保價收購鮮葉,免費提供技術培訓。
把樹苗丟棄不管,不是種得太密就是樹坑太淺,不施農家肥甚至不施肥……看重眼前利益的村民,仍然消極應付。
“每天要做家務,還要上山干農活,哪有時間栽樹!”貧困戶唐云山把發放的幾百棵樹苗丟在一旁。高融二話沒說,扛起鋤頭親手幫他把樹苗栽種下去。
高融一家家走訪,讓鄉親吃下“定心丸”。漸漸地,種樹的人越來越多。
2016年,高融注冊成立湖北融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青錢柳茶系列生產線。他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戰場,結對幫扶800多個建檔立卡貧困戶。
5年多來,青錢柳樹不僅遍布在九蓮山上,而且發展到3個鄉鎮15個村,帶動1200余戶村民脫貧增收。
從“靠山吃山”到“造山吃山”,高融的事業實現綠色轉變。他介紹,今年是鮮葉高產期,預計收購鮮葉500多噸,加工成干貨100多噸,能給村民帶來直接收入1000多萬元。
產業拐點
人不負青山青山必不負人
“五一”期間,來自杭州、長沙、武漢等地的游客,慕名到九蓮山賞花觀景。住在九蓮山山頂的脫貧戶汪文烈樂不可支,他的農家樂賺足了人氣。
幾年前,汪文烈一家5口,守著荒山,沒有收入來源,茫然無措,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九蓮山封山育林后,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汪文烈看準生態游的商機,開辦起農家樂。
“空氣都是香的,九蓮山是天然氧吧。”汪文烈說,“五一”小長假,他每天都有4000多元的收入。他的農家樂還提供了5個就業崗位。如今,九蓮山上外出務工人員大部分返鄉,吃上“生態飯”。
“我在公路邊賣梅干腌菜、干土豆片,新鮮蔬菜非常俏,每天收入上百元。”村民向科秀說,來往游客多,山里原生態農特產暢銷。
像向科秀一樣,靠賣農特產增收的農戶有近20戶。九蓮山路邊經濟一片紅火。
九蓮山臨近木林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托自然生態,高融新建體驗觀光園、青錢柳采摘園,培育紅楓林,使田野轉變為游客享受自然風光、康養的游覽勝地。九蓮山林場入選“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每年吸引上萬人前來觀光游玩,村莊里的農家樂、民宿風生水起。
九蓮山正在描繪一幅鄉村振興新圖景。“森林康養基地建設今年要迎接國家正式驗收,驗收通過后就沒有‘試點’二字。”高融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