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婧
5月10日,恩施來鳳縣大河鎮中心小學還未開學,學校掛職副校長、杭州支援恩施教師雷美央便已從千里之外的杭州返回來鳳,著手在3個鄉鎮學校推廣杭恩兩地教育幫扶工作室。
去年11月,本已結束“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首批對口支援派駐工作的雷美央,主動申請繼續留在當地,完成未完成的使命。
“要把‘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在全縣推廣,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有能力的年輕教師隊伍,使當地教育能持續性‘造血輸血’。”雷美央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時說。
“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是恩施州首創的以培養青年教師為主要目標的杭恩兩地教育幫扶工作室。2018年10月,最初在大河鎮中心小學發起成立。
工作室的成立到推廣,雷美央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
2018年7月,剛到大河鎮中心小學任506班代課老師時,雷美央發現學生們課外閱讀并不多。于是,她發動自己之前在杭州拱墅區德勝小學教學的班級,給506班同學捐書,很快就收到近200本課外讀物,教室里一個愛心圖書角搭建而成。
“只有閱讀才能走得遠。”這是雷美央的理念。在她的倡議下,拱墅區32所學校向大河小學捐贈3萬多冊課外讀物,一間教室的讀書角很快發展成一個學校的“愛心書社”,雷美央用愛搭建起兩座城的教育橋梁。
“教育扶貧的點不應該只集中在學生身上,培養年輕教師,是事業根基,事關學校未來。”起初,她主動申請開設講座,為當地老師介紹杭州的先進教學方法、管理經驗和教學理念。后來,講座主講人從她擴大到來恩施對口幫扶工作隊的所有成員,內容從教學擴展到醫學等各方面。
搭建愛心書社幫助學生增長見聞,開設講座幫助青年教師提升專業技能,教育幫扶的模式在探索中逐步搭成。
“如果我離開了來鳳,我能為當地留下些什么?”雷美央也在思考,如何讓支教的影響更為長久,讓來鳳縣的教育獲得長足發展。
最后,她和校長以及杭州市對口幫扶恩施州工作隊來鳳工作組提議,開設“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打造一個幫助青年教師成長的平臺,讓“造血輸血”機制化。
工作室下設師徒談心室、“近墨軒”書法俱樂部、“愛心書社”校園圖書館3個固定活動室,開辟“師徒結對”“教師大講堂”“教學沙龍”“團隊活動坊”4大活動板塊,還專門編寫學員專用《工作手冊》讓培養機制規范化,指定《做有溫度的教育》等書籍為工作室成員必讀書。
在工作室幫助下,全縣四年級各學科抽測中,大河小學由原來處于全縣鄉鎮排名靠后躍居前三。
“爭取在全縣8個鄉鎮小學全部建成‘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讓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可復制、可推廣。”雷美央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