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9時43分,四川大涼山腹地,雨后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云霧繚繞。
“10,9,8……3,2,1,點火!”
伴隨著轟鳴巨響,推遲一周發射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噴薄出熊熊烈焰,托舉著北斗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暨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直破云霄,飛向太空。
約30分鐘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鄭重宣布:衛星已準確進入預定軌道,太陽帆板展開到位,衛星狀態正常,此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至此,有北斗“母港”之譽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我國所有的北斗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中國速度、中國奇跡,我國也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一)
1970年冬,一支神秘的隊伍從茫茫戈壁灘出發,穿越河西走廊,翻越秦嶺,跨過大渡河,來到大涼山深處一個叫趕羊溝的地方。
50年來,一代代西昌航天人追夢奮斗創奇跡,在這片長征路上的“彝海結盟”之地,建造起一座享譽世界的現代化航天城,為祖國航天事業的騰飛架起“通天梯”。
如今,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史館里,陳列著這樣一張照片:穿著凈化工作服的航天人排成一排,或跪著或蹲著,在測試廠房內認真地擦著地面。
這一幕發生在1990年,中國航天承攬的第一個國際商業發射任務——亞洲一號衛星發射在即。
當時,外商要求衛星測試廠房的清潔度指標必須達到十萬級。也就是說,一立方英尺的空氣中,大于0.5微米的塵埃不能超過10萬粒。
那個年代,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設備設施還無法滿足這一需求。最終,西昌航天人持續工作半個月,用綢布和酒精將廠房的地面和墻壁反復擦洗了數十次,比合同里規定的十萬級指標高出了一個數量級。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這樣的舉動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進程中是一件很小的事,卻凸顯了西昌航天人追夢路上的奮斗與拼搏。
在全球十大航天發射場中,西昌發射場是屬于氣候條件較為復雜的發射場之一。2003年5月24日晚,大雨傾盆,我國第三顆北斗一號衛星發射在即,突然發現關鍵線路漏電。時任發射場火箭控制系統高級工程師毛萬標主動站了出來,憑著詳實的數據計算分析,得出“可以發射”的結論。幾十分鐘后,衛星順利升空。
2011年7月27日,距離發射窗口僅剩半個小時,場區出現強雷暴天氣。中心氣象團隊憑借多年扎實功底,主動覓得“機會”,利用10分鐘的雷雨短暫間隙,成功送第9顆北斗導航衛星準確入軌。
50年追夢征程,一代代西昌航天追夢人以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誠、家國情懷,孕育形成了“艱苦奮斗、求實創新、團結奉獻”的西昌航天精神和“忠誠擔當、攻堅克難、創新超越”的海島創業精神,涌現出“航天報國模范地面站”“西昌航天百戰群英”“01指揮員天團”“精準預報金牌氣象團隊”“刀尖上的舞者——火箭加注團隊”“援漢黨員醫療隊”等一大批航天戰將、科技精英、金牌工匠,還有32名烈士為了航天事業和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獻出了寶貴生命。
“一批又一批航天追夢人接續傳遞西昌航天精神和海島創業精神,才帶給我們不斷前行的力量。他們都是鋪路石,金子般閃耀在歲月的最深處;都是螺絲釘,鉆石般旋轉在共和國的年輪里。”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說。
(二)
1992年3月22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二捆”火箭發射“澳星”,火箭點火后發動機緊急關機,發射中止。
當時,棕紅色的毒煙彌漫在發射塔架周圍,加注滿燃料的火箭隨時都有倒下炸毀的危險。危難關頭,英勇的西昌航天人逆行跑向發射塔架搶險,用鮮血和勇氣保住了衛星,保住了火箭,保住了發射場。
顆顆螺釘連著航天事業,小小按鈕維系民族尊嚴。西昌航天人與航天工業部門一起總結原因教訓,開展質量文化建設,共同推出“雙五條”歸零標準,建立“雙崗四檢查”“回想、預想”等制度機制,全面更新換代地面設施設備和測控系統,在國內發射場率先引入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構建起一整套組織指揮、技術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管控制度規范,綜合發射能力實現大幅提升,火箭發射成功率也走進世界前列,助推中國航天在低谷中奮起,不斷走向成熟。
1984年4月8日傍晚,搭載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像一個巨大的火把橫空出世,讓彝族同胞驚嘆不已。而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更是讓中國人在36000公里高的赤道上空開辟了第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
回憶起那天,曾在西昌指控中心工作的王永軍眼里閃爍著難以言表的激動:“任務成功后,我們幾個30多歲的漢子高興得在地上打滾……”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50年前,轟鳴聲打破了大涼山的寂靜,為趕在雨季到來前完工,1000多名搶建者分成3批,冒著雨雪,頂著寒風,跳進冰冷刺骨的河里建造大堤實施截流……后來,為紀念西昌航天人在進軍太空長征中邁出的第一步,他們將這座歷經千辛萬苦搶建的大橋命名為“長征橋”。
50年,奮斗的征途從未止步;50年,奮斗的熱血依舊沸騰。搶建長征橋、貫通專用線、會戰發射場……從上世紀80年代初第一座發射塔架在荒山野嶺中竣工驗收,到2014年我國首個最先進的濱海發射場全面建成,一代代西昌航天奮斗者鋪路奠基、接續奮斗,開啟兩場高密度并行發射的最美交響樂章。
然而,航天發射是高風險的事業,西昌航天人的追夢之路也不是一片坦途,他們也經受過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
1997年6月5日,風云二號衛星發射在即,天空突然雷電交加,發射被迫中止。指揮部下達指令:立即泄出低溫燃料。
泄回燃料,比加注更加危險!
氫氧混合物,只要0.019毫焦耳的能量,大概就是一粒大米從一米的高處落下撞擊地面所產生的能量,就足以將它引爆。而在雷電交加中進行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星箭俱毀。
那天,西昌航天人再次逆行,經過一夜奮戰,低溫燃料被安全泄回。
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發射也是一波三折。此前,因兩次航天發射任務失利,工程全線舉一反三,進行質量復查,發射時間由5月調整至6月。6月16日,因臨射前發現產品技術問題,為確保百分百成功、不帶任何隱患上天,發射再次推遲至6月23日。
(三)
6月23日上午,長征火箭噴著橘紅色的火焰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將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送向浩瀚星空。
到此,有“北斗專列”之稱的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又一次在這個中心實現完美飛行。
事實上,每一次火箭騰飛的背后,都凝聚著一代代西昌航天人追夢不止的奮斗印記。
1994年2月8日,我國新研制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飛成功,標志著中國航天具備發射高軌道重型通信衛星的能力。
為了確保首飛成功,發射場做了大量細致的準備工作。從扳手手柄長短的改造、塔上電纜如何布置,再到規程的書寫等等,都是操作手和科技工作人員在測試過程中,一次次摸索、一遍遍實驗出來的。
那時,遇到問題是常態,發射場的科技工作人員協同產品研制部門人員,經常加班加點連續排故。可再大的困難,也阻擋不了西昌航天人的追夢腳步。
任務合練中,發射場需要掌握長三甲運載火箭各次總檢查的數據比對情況。一次總檢查測試下來的所有數據圖,比火箭還要長。
“當時的條件簡陋,我們是趴在地上用尺子一幀一幀地比對判讀,有時比例尺弄錯了、波段搞混淆了,就得重新再來。”時任控制系統前端一級箭上號手的李本琪說。
特別是在近兩年多的時間內,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連續成功實施20次北斗衛星發射任務,將30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和2顆北斗二號備份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創造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速度的新紀錄,在世界航天發展史上再次創造了“中國速度”。
2018年10月31日下午,第41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已經進入最后決戰階段。面對突如其來的5.1級地震,西昌航天人再次勇敢“逆行”,用沖鋒的奮斗姿態保證了場區安全,保證了北斗組網任務順利推進。
“中心與北斗共成長,北斗組網高密度發射史也是中心發射能力的快速提升史。”中心主任張學宇介紹說,為滿足北斗高密度組網發射需求,他們大力推進一體化管理體系建設、積極優化發射組織指揮模式、不斷加強科學技術創新、著力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使中心綜合測試發射能力不斷躍升,相比20年前提高了4到5倍。
頂風云,舉北斗,托嫦娥,鑄天鏈……半個世紀來,中心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中國航天“第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航天“首次”,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西昌航天善于創造奇跡,更敢于創造奇跡。
2020年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首個高密度任務年,新年伊始就面臨兩個新型火箭并行的首飛任務。為確保疫情期間任務萬無一失,發射場采取了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凡離島人員一律先隔離再返崗,有近35%的人員在家隔離,原本就捉襟見肘的人手更為緊張。
“氦配氣臺加電、傳感器加電……”2020年2月5日晚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測發大廳亮如白晝,文昌發測站箭體動力室女工程師趙飛與同事們仍在工作。
由于火星探測和嫦娥五號發射窗口要求嚴苛,為爭取寶貴的測試時間,趙飛和同事們忙得連軸轉,往往在長征五號測發大廳剛干完活,又立即趕到長征七號火箭的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進行動力系統箭上的測試工作……
“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兒,決心用發射成功為武漢加油,為中國人增添戰勝疫情的信心決心。”趙飛說,她那幾天高強度工作導致胃病復發,但為了任務按節點推進仍咬牙堅持在一線。
在這里,這樣感人的奮斗故事還有很多。
2020年,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立50周年。從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問鼎蒼穹到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在新的“長征”路上,西昌航天人追夢奮斗創奇跡的腳步將更加鏗鏘!(李國利、王玉磊、黃國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