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駐后港鎮黎橋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沙洋縣疾控中心主任肖孝勇,始終堅持以一名共產黨員干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駐村幫扶工作的幾年里,他以身作則,吃住在村里,和村兩委干部開展入戶走訪調研,與村干部共同商討黎橋村的脫貧規劃和未來發展方向,協調落實扶貧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他常說,搞扶貧工作就要像走親訪友一樣,只有常常去串門才能熟悉最新情況,才能與群眾打成一片。
黎橋村一組的唐國慶就是他結對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那是2015年夏天,扶貧工作剛剛開始,肖孝勇在村干部的代領下走訪唐國慶家。當時進入一組居民家的小道還是一段泥巴路,遠遠的看見一排房子,中間有一間老舊的磚瓦平房,墻體開裂,屋面破爛,特別顯眼,那就是唐國慶的家。走進昏暗的屋子里,屋內僅有一張舊方桌,幾把木椅,三個孩子在寫作業。地上的農具和雜物亂七八糟的擺放著,墻面多處破損,時不時還散落一些泥灰下來。唐國慶聽到聲響才從后房一瘸一拐的走出來,他隨手拎起幾把木椅子,用衣袖擦了幾下,招呼大家坐下。

通過交談,肖孝勇了解到唐國慶一家的真實情況,夫妻雙雙殘疾,勞動能力有限,還有三個孩子上小學。僅靠唐國慶一人耕種14畝地和殘疾人補貼每年1200元的家庭收入維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三個孩子吃穿上學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生活非常困難。
“你們看我,這腿腳也不方便,老婆也是殘疾,不能下地干活,三個孩子還在上小學,家里就這條件,我們什么時候才能脫貧啊,我真的沒有信心?!碧茋鴳c搖搖黝黑的手臂說。肖孝勇給他講解了當前的各項扶貧政策,鼓勵他要對生活充滿信心,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一定會積極幫助他們“量身定做”脫貧致富的法子?!耙怯惺裁聪敕?,就給我打電話,大膽的告訴我。”臨走前肖孝勇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了他。
回來的路上肖孝勇就跟村干部商量,一定要先解決孩子上學困難,然后積極爭取政策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只有安心住好了才能發展其他脫貧產業。
2015年村里為唐國慶的三個子女申報了教育扶持,每年享受3250元的補助一直到現在,一家五口人全部參加新農合醫保。2017年,肖孝勇積極聯系住建部門上門核查確認唐國慶的房屋符合危房改造條件,申請到改造資金8000元。改造了屋面的紅色水泥瓦,安裝了防盜門和鋁合金大窗戶,墻面抹平刷白,門前的場地也澆灌成了水泥稻場,三間瓦房煥然一新。
隨著扶貧工作的漸漸深入、走訪次數也越來越多。唐國慶告訴肖孝勇,想在自家門前的稻田里養殖小龍蝦,肖孝勇了解情況后聯合村委會組織了黎橋村部分貧困戶到李市鎮參觀學習稻蝦連作技術,鼓勵貧困戶養殖小龍蝦并告訴他們會積極幫助申報稻蝦連作獎補。2017年唐國慶嘗試用8畝地進行稻蝦連作,除去開支獲利7000余元;種植他人13畝和自己的14畝水稻地收入近3萬元;2018年申請了免息小額信貸5萬元用來發展稻蝦養殖,并申請了稻蝦獎補3000元。肖孝勇還主動為唐國慶聯系到當地民成移民養殖合作社,在農閑時去務臨工,增加家庭收入4000元左右。
駐村期間,肖孝勇又一次走訪唐國慶家,遠遠的就看見他家門口搭起了棚子,門口人頭涌動很是熱鬧,原來趕上了唐國慶雙胞胎兒子十歲生日宴,按照鄉俗這得隨份子錢,唐國慶堅決不同意,拉著肖孝勇的手說,您來了我們全家都非常高興,一定要留下來吃個午飯。唐國慶的親屬們都圍過來講他們家的辛酸和變化,希望工作隊和村干部還要多幫助他們。肖孝勇告訴鄉親們,黨的政策就是要幫助他們這樣的家庭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即使脫貧了也會繼續享受貧困戶的各種待遇,同時他還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感恩父母,將來要孝敬父母,回報社會。
在日常的走訪中,肖孝勇時而為孩子們送去書籍和學習用品,送去春耕生產農具;每年端午和中秋、春節前,肖孝勇和所有包聯責任人都要走訪慰問黎橋村的42戶貧困家庭,送去節日的祝福和相關物資,使貧困戶深深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唐國慶身殘志堅,沒有等靠要,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擺脫了貧困。他一直在說,黨的政策好,現在住上了亮堂的房子,門前也修成了水泥路,就連扶貧干部都成了我的親戚,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