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鵬 通訊員 江開群
“我是從武漢回來的!”
“我是從廣州回來的!”
……
“保衛家園是我們的義務,無論多遠,我們都會趕回來!”7月12日中午,長江簰洲水位已達30.35米,距保證水位0.2米,防汛形勢嚴峻。
嘉魚縣簰洲灣大堤上,500多名返鄉人員扛起鐵鍬加入巡堤隊伍。
在外村民自覺返鄉守堤
今年28歲的王庭勇是簰洲灣鎮復陽村人,從事蔬菜經紀人工作,今年7月1日,他從預備黨員轉正成為一名光榮的正式黨員。聽說汛情嚴重,他放下生意趕回村里,和父老鄉親一起守堤,還捐款3000元,用于村里購買防汛物資。
“王得雄,捐價值4.4萬元太陽能路燈;田宏燦,捐價值3000元的物資;湖北匯東置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黎增東捐款1萬元……”復陽村支書田紅宇拿出記錄本,村民的捐款捐物記錄一行又一行,“共計約10萬元!”
田紅宇說,這些在外的村民無論在哪兒發展,大家都十分關注家鄉,關鍵時刻紛紛主動返鄉。
村民張連保在漢口漢正街開服裝店。7月6日,聞聽家鄉汛情嚴峻,他將店門一關,安頓好妻兒,自己乘車回村防汛。
在武漢白沙洲開海鮮店的梅橫松今年43歲,他將生意交給妻子,自己開車回村,7月8日起參與24小時守堤。
簰洲灣鎮鎮長宗克飛說,身處長江邊的簰洲灣人民世代與洪水搏斗,代代相傳,防汛已成為自覺行為。每年一到防汛季,在外的簰洲人紛紛打來電話詢問汛情,自覺趕回來補充勞力,“目前已有500多名村民趕回來了!”
留守在家的村民也義不容辭。今年71歲的田期河是簰洲灣鎮王家巷村人,家就在堤邊。12日中午,他值完24小時班,才紅著眼睛從堤上回家休息。跟他同時巡堤的,還有他的二弟田期法,今年也66歲了。田期河說,雖然自己去年9月才做了腰椎手術,背上還有兩根鋼釘,但是守了六十多年的堤,有經驗,“哪寸堤我不清楚,我在堤上不比誰差!”
手磨起血泡,00后大學生沖在一線
“不能只靠中老年人,守堤我們年輕人也有份!”
今年19歲的汪派是簰洲灣鎮東嶺村人,去年以高分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7月4日,帶著弟弟在家學習的他聽說村里防汛任務重,而他家由于父親在外,只有母親能參加守堤,便主動報名替父守堤。
第二天開始,每天早上6時45分,他便和母親準時上堤,一直守到晚上7時換班。
他說,守堤主要做兩件事,一是清除雜草,容易發現滲水,二是及時挖溝排水。最近他還跟著老人學會了如何由水溫判斷滲水是長江水還是雨水。
幾天下來,他被曬得黝黑,胳膊的膚色被短袖分成黑白兩截,右拇指的血泡已結痂,他說這是在堤邊割草磨的。
“我是簰洲灣的一分子,有義務守堤;此外我還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要向黨員學習,沖在一線扛起責任!”汪派說。
除了汪派,今年24歲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周大雙也回村參與守堤,手指、手掌磨起了血泡都毫無怨言。他說,自己長大了,應該承擔起守堤任務,“堤下是我們的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