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是“離土離鄉,進城進廠”的打工者;他們是“中國制造”奇跡的創造者;他們是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奉獻者;他們是各行各業身懷絕技的匠心者。他們是農民工,他們的生活里有辛苦、汗水、還有幸福,他們的故事里有堅守、奉獻、還有熱愛。他們,是和這座城市相互依存的農民工兄弟。
七月的一個中午,武穴梅川鎮熱鬧非凡。梅浦清流的梅川河旁一店內,邢漢東結束了繁忙的一上午工作,匆忙扒拉著幾口午飯。小店里,五十來斤村民送來的茭頭經過他認真清洗后,正在晾干。再過一天,這些在抖音、快手等媒體視頻中深深挑逗著全國各地食客味蕾的武穴土特產,就會從他的小店發往全國各地。
將知天命的年紀,他沒有在家中聽戲帶娃,反而承載著家鄉土特產走出武穴的夢想,在年輕人云集的電商領域里乘風破浪,干起了轟轟烈烈的電商事業。他勇立潮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懈努力,致力于電子商務事業,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電商達人。
初創業,幾經浮沉雨打萍
70年代出生的邢漢東,小時候一直生活在太平余沖村的大山腹地。93年高考落榜后,技校生活讓他學會了很多技能,為他南下廣東打工墊下了深厚的基礎;梅川啤酒廠的包裝紙箱盒、洗灌啤酒瓶等工作,讓他經歷了諸多的艱辛與困難,這些都成為了他以后人生蛻變的資本——他深深地認識到打工的生活狀況無法滿足他對夢想的憧憬,也不是他的詩和遠方。

98年他的孩子出生后,他人生的低谷期毫無征兆的到來。“自主創業,我太難了。現在回憶起來,一路走來還真是挺不容易的。”盡管他說得輕描淡寫,但我可以感到他當時作出那種選擇需要多大勇氣。
在那個網絡還需要ADSL撥號的年代,網絡剛剛盛行,冥冥中他似乎覺察到,將要迎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他毅然放棄打工,做起電腦培訓業務,僅僅幾年時間大批學員的加入,他的電腦培訓事業飛速發展,在蘄黃廣三地家喻戶曉。加上電腦銷售、維修、配件等業務的擴展,讓他的事業逐漸風生水起了。

可是時運不濟,飛速發展的現實還是狠狠地痛擊了他。隨著智能手機時代的來臨,電腦逐漸退出智能一線舞臺,08年到12年四年時間,一兩周不見一單生意成了常態,他嘗試淘寶、配件、女裝等出路,但仍舊沒有起色,邢漢東的電腦培訓事業也一蹶不振。這樣的慘狀讓邢漢東意識到是時候壯士斷腕了,生性機敏的他果斷的關停了電腦培訓業務,及時止損,改行主攻銷售維修。
再出發,電商領域自奮蹄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自奮蹄。”生活的茍且并沒有將這個時代的逆行者放棄他的詩和遠方,這一次,他把目光依舊放在了他的家鄉,這座老廣濟縣城。

大多數人的印象里,電商一般都會選址在工業產品豐富的地方,這樣能大大減少運輸成本,選品也可游刃有余。可邢漢東自有自己的考慮。梅川鎮及其周邊山清水秀、氣候溫潤,物產豐厚,佛手山藥野竹筍豆鼓酥糖等土特產深得世人喜愛。然而,由于這里山高路遠,交通不便,長期以來,山里大量的農特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不暢,致使這里的父老鄉親“抱著金磚守著窮”,多年來始終走不出貧窮落后的陰影。那時候電商時尚剛剛興起,一個大膽的想法從他的腦海中浮現:每年滯銷的那些家鄉特產,是否可以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呢?這樣既可以自己致富,又可以帶動當地村民脫貧,一舉兩得啊。
邢漢東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在電商這個充滿未知挑戰的世界里,他在前無借鑒者后無指導者的空白基礎上,什么都要自己的摸索解決,上圖、拍照、廣告、打包、采購、銷售、快遞、售后……一切從零開始。星光不負趕路人,他終于在2012年初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電商模式,擁有了自己的淘寶店,風風火火一干又是五年。
一時間,嘗美食,知武穴。武穴土特產通過“東哥土特產“淘寶店紛紛走出大山,走入了全國人民的日常生活。東哥的淘寶店成了人們在享受武穴美食等特產的窗口,也將武穴這個名片撒播在了四面八方。談到這,他釋然地笑了笑,“這不僅是為了自己的生活,更是為了鄉親們的溫飽和家鄉土特產的未來。”
這位大山深處的樸實漢子對電商的情結,其實就是一種眷戀家鄉的情結,更是一種夢想的情結,邢漢東這種情結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很是飛了一陣子。他建立了黃岡首家農村電商服務站,即武穴市梅川鎮農村電商服務站,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思考,認真領會,點滴積累起了豐富的電商經驗,掌握了計算機網絡原理和營銷策劃等方面的專業技能。

揚風帆,乘風破浪再造夢
然而時代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稍不進取就有可能拍死在沙灘上,淘寶店風光幾年之后,邢漢東的事業發展又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如何更加快速發展,又成了他思索的問題。三年前,我們一般人對抖音等視頻媒體的認識,都只停留在消遣娛樂層面上。而深諳電商經濟的邢漢東敏銳的覺察到,這可能就是奔向其電商之夢的下一個風口。
他認為,想要農貨出鄉,光有屬于自己的淘寶等電商平臺還遠遠不夠,要想讓武穴地方特色的土特產在客戶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喚起武穴游子們關于對家鄉美味的鄉愁,除開生硬的文字描述之外,還必須具備色香味等動態展示,比較直接賦予產品以靈魂和生命力,而抖音、西瓜視頻、快手、火山、今日頭條等平臺恰恰具備這種功能。
說干就干,他深入到各實地場景,用心拍攝制作到了一個個富有武穴地方特色視頻作品,諸如打豆腐、做年糕、山藥燉排骨、苕粉丸、辣椒糊拌茭頭、卷尖的制作等,并配以語音烘托,上傳到朋友圈、微信、快手、火山、今日頭條等平臺上,讓消費者直觀全面的了解我們武穴的生態食品和土特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注意到,東哥的一個簡單的辣椒糊拌茭頭短視頻,發到抖音上,就圈粉無數,閱讀量一天就可達20萬人次,點贊如潮,之后就是購買踴躍,流量變現之快之高讓人對東哥刮目相看。
憫農心,公益路上大步行
在公益路上,邢漢東一樣沒有停下奔波的腳步;出生在大山,他一直有一顆惜農憫農之心。救濟捐款名單里常能看見他的名字,福利院里也常有他幫助孤寡老人的身影,貧困鄉民超量送過來的山藥等農產品他都是寧愿自己損失也全單照收。因為他的熱心助人樂善好施,被當地人親切地稱其為東哥。東哥在疫情最危難的時候,在生意最困難的時候,是愛讓這位大山深處的漢子沒有忘記他的家鄉,他身邊的親人,朋友。他說,他最幸福的事是選擇與父老鄉親共同發展,合作共贏,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回首過去,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腳印:2014年榮獲黃岡十佳網商稱號;2015年初武穴電視臺、黃岡電視臺拍攝專題片“溫暖武穴 農二代東哥淘寶致富經”進行專題報道;年底作為湖北農民工代表參加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村之聲農民觀察員活動,并受邀參加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三農論壇”;2016年先后獲得武穴十佳創新人才獎、武穴創業創新優秀獎;黃岡首家農村電商服務站及農村電商服務站優秀站點等榮譽稱號。
談到未來,邢漢東信心滿滿:“我本來就是山里長大的孩子,助農不為名利,只為回報養育我的家鄉,他給了我無私的關愛與呵護,我也想以同樣的方式繼續回報它與社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