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婷、羅紅姐妹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周浩)生活在無聲世界,咸豐縣黃金洞鄉聾啞姐妹羅婷、羅紅(均為化名)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情。杭州市幫扶恩施州工作隊駐咸豐縣工作組多方牽線,今年7月為姐妹倆免費植入人工耳蝸。術后康復和語言訓練需要6萬元,幫扶干部、醫生和老師一天募捐6萬元善款。9月7日,姐妹倆高興地走進了語言康復學校。
層巒疊嶂,山路彎彎,咸豐縣黃金洞鄉石人坪村是咸豐縣一個較為偏遠的村落。村民羅安強一家十分特殊:他的妻子和17歲的大女兒羅婷、14歲的小女兒羅紅都是先天性聾啞人,全家人的生活僅靠2畝多農田的產出,羅安強偶爾打點零工貼補家用。
由于家境貧寒,羅婷、羅紅姐妹錯過了安裝助聽器的最佳時間,也錯過了10歲以下國家語言康復補助政策……雖然聽不到聲音,但姐妹倆對生活依然充滿熱情和渴望。妹妹羅紅還注冊了抖音賬號,在網上學習跳舞,時常發姐妹倆的生活動態。
姐妹倆的生存現狀,刺痛了杭州市幫扶恩施州工作隊駐咸豐縣工作組干部的心。經幫扶干部牽線搭橋,杭州市余杭區慈善總會發起倡議,開展“扶貧助殘聽力重建”慈善項目,余杭區企業——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愛心價提供16套人工電子耳蝸,余杭愛心企業捐贈100萬元的設備和手術費用,幫助咸豐16名重度聽力殘疾兒童免費植入人工耳蝸。
7月17日,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教授周雪華親赴恩施,帶領恩施民大醫院手術團隊,成功實施了10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羅婷、羅紅姐妹第一次感受到了聲音的奇妙。
但姐妹倆的術后康復和語言訓練問題,仍牽動著幫扶干部的心。他們聯系恩施州一家聽力語言康復中心,得知姐妹倆已經錯過國家10周歲以下語言康復補助政策,兩人的學費一年需要6萬元左右。對于這個貧窮的家庭來說,是一筆難以承受的費用。
“這樣吧,我們5個長期掛職的同志先捐!”杭州市幫扶恩施州工作隊駐咸豐縣工作組組長、咸豐縣委常委、副縣長鄭穎說。在他的發動下,掛職干部、援派醫生和教師紛紛慷慨解囊,短短半小時捐款就達1.73萬元。余杭區掛職咸豐縣扶貧辦副主任陳小忠還聯系了自己的朋友——杭州良渚麟海蔬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林海,募得善款14750元。
“還差多少?其余的我們基金會負責。”杭州美麗洲基金會會長周鋒得知此事后說。該基金會捐款22750元。
短短一天時間,聾啞姐妹的6萬元語言康復學費,就被余杭愛心人士、愛心企業圓滿解決了。
9月7日一大早,黃金洞鄉石人坪村書記盧勇來到羅安強家,護送羅婷、羅紅前往恩施州的聽力語言康復中心,進行一年的語言康復學習。
一到學校,姐妹倆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熱烈歡迎。老師為她們準備了兩套全新的生活用品,精心安排了食宿,還測試了她們對人工耳蝸高頻、中頻的感知度。目前,姐妹倆能跟著敲擊鼓面和鼓沿的聲音,有節奏地拍手或者跺腳。接下來,學校會對她們進行更加專業的評估,制訂詳細的康復計劃,幫助她們盡快恢復聽力和語言功能,回歸正常人的生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