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記者蕭顥攝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聰 通訊員梅鵬程
高達十幾米的LED幕墻被隔成上下兩層,一樓的ICU急救室里正進行著一場生死救援,二樓的LED背景顯示著巨大的心電圖,隨著劇情跳動出不一樣的心率,推動劇情發展……17、18日,由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排演的國內首部抗疫題材民族歌劇《天使日記》在琴臺大劇院連演兩日,類似令人難忘的場景,有很多很多。
歌劇表現抗疫并不違和
《天使日記》是今年湖北省重點打造的精品大戲之一,由文華獎、金獅獎獲得者廖向紅擔任總導演,國家一級編劇王勇擔當編劇,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孟衛東擔任作曲,以護士長蘭之念的“戰疫日記”串聯,回顧了疫情中武漢從封城到解封的歷程,再現白衣天使把醫院當戰場、待病人如親人的感人故事。
用歌劇表現抗疫會不會違和?楚天都市報記者現場觀看發現,一點都不會!馬婭琴飾演的蘭之念以大段詠嘆調折服觀眾,朗朗上口的旋律和其中蘊含的充沛情感十分具有感染力。
14車道具打造出電影質感
高度還原疫情中的點滴,對于歌劇來說并非易事。此前,導演廖向紅接受采訪時提到,是否要戴著口罩唱歌,要不要讓現實生活中連呼吸都困難的病人唱歌,都曾難倒創作團隊。演出中楚天都市報記者發現,《天使日記》最終選擇尊重歌劇創作和演出規律,在演唱重要唱段時,演員不戴口罩登臺。
此外,《天使日記》在舞臺呈現上沒有降低一絲對真實性的要求,采用目前國內頂級舞美,兩層舞臺、縱深三層,實景與多媒體結合,舞臺設置極其復雜,舞美人員多達150人,光道具就裝了14臺車,裝臺花費了近一周時間。
走進劇場的觀眾不難發現《天使日記》在置景上的別致,門診大廳、ICU病房等幾乎原比例搬上舞臺。大型換景20多次,中小場景快速切換,猶如電影鏡頭在全景、中景、特寫中不斷游走。置身于這樣的場景中,觀眾不由感嘆今天的一切得來不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