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訊(通訊員 程潤 劉君慧)“四面茶花三面桑,一村山色半村湖。”英山縣石頭咀鎮周家畈村位于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南麓,201省道和大別山紅色旅游路穿村而過。沿著大別山紅色旅游路走進石頭咀鎮周家畈村,只見百畝藥材基地、連片果桑基地、景觀茶園錯落有致,綠葉紅花交錯,藍天、綠水、白云相映,共同勾勒出周畈村的美麗新畫卷。

圖為:苗木種植園映襯下的周家畈。通訊員 供圖
隨著鄉村振興建設的縱深推進,周畈村村容村貌發生了大變化,旅游路通到了村里,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村里將藥材、果桑、茶葉規模化,村民不僅可以獲得產業分紅,還能在家門口務工。
周家畈村村“兩委”緊緊圍繞鎮黨委“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推動黨建與鄉村振興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共建共享共富”的鄉村發展之路,圍繞“藥”“桑”“茶”三大產業,推進“產業+旅游”的深度融合,實現產業興村,旅游富村,建設亮村。2014被評為湖北省宜居村莊、2015年被評為全市黨建示范村。

圖為:周畈村支部書記華林查看靈芝生長情況。通訊員 供圖
“群眾下山、產業上山”,打造生態“藥”園
周畈村共8個村民小組600余人,其中有6個小組400余人住在高山上。靠山吃山,高寒的環境,適合種植多種道地中藥材。一直以來,周畈人依靠種植藥材為生。但交通的不便,零散的種植,種藥賣藥的思路,嚴重制約著周畈的發展,村民生活一直沒法“富起來”。為打破發展瓶頸,村兩委力排眾議,確立“群眾下山,產業上山”發展思路。為了帶動群眾參與,村兩委積極動員老黨員示范先行,先后帶動96戶412人搬出大山,改善村民居住條件。同時,堅持做好藥材“老本行”,在宜藥林地種植桔梗100畝、天麻80畝、黃精80畝,藥材總面積發展到360畝,年產各類中藥材300噸,產值達1000萬元。種好地道藥材同時,周畈堅持宣傳“藥食同源”,成立華林藥材有限公司,鼓勵周邊農戶發展農家樂,實現“高山種藥、工廠看藥、餐廳品藥”產業鏈延伸,實現年戶均增收3000元。

圖為:周家畈村果桑產業園。通訊員 供圖
改“種桑養蠶”為“種桑養人”,打造“桑”園
種桑養蠶,勤勞的周畈人把邊邊角角土地充分利用,種桑養蠶貼補家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養蠶方式無法給村民帶來大的收益,村民的種桑意愿也大大降低。為扭轉局面,充分利用好種植桑樹積累的發展優勢,周畈村因地制宜,根據市場需求變“種桑養蠶”為“種桑養人”。為了做通群眾思想工作,村兩委挨家挨戶做工作,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零散的土地集中起來,新發展基地300畝。同時,積極求新求變,外出學習新的種桑技術,引進果桑新品種,提高果桑產量。“種的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自2014年開始,周畈村舉辦桑葚節,依托湖北一品桑科技有限公司,實現采桑果、喝桑茶、品桑酒、游桑園一條線,年吸納游客兩萬余人,年產值達300萬元。
市場主體積極帶動,打造生態“茶”園
周畈茶文化歷史悠久,振興茶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周畈依托自身氣候環境優勢、充分挖掘本地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茶文化,緊緊圍繞茶葉核心產業,通過做優茶葉生產、做強加工流通、做好美麗鄉村,實現“茶葉+旅游”的融合發展。周畈村共流轉土地150畝,用于發展白茶種植,在茶葉園區內計劃新修步游道2600米,新建仿古木護欄800米,茶園觀景臺2個。游客來到周畈村,可以在茶葉采摘基地摘茶葉,在茶廠體驗手工制茶,實現“現采現摘現制”,將親手采摘、制作的茶葉帶回,別有一番風味。

圖為:村民搬出大山后的現代農村小區。通訊員 供圖
環境綜合整治見效,園中建幸福“家”園
綠樹紅花掩映庭院,潔凈村巷四通八達……現在,漫步在周畈村干凈整潔的村道上,讓人心曠神怡。而在村內的大路小巷、房前屋后一眼望去看不到任何垃圾和雜物。
“只有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周畈村的定位是鄉村旅游,所以搞好環境,一直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周畈村黨支部書記華林說。近年來,周畈村圍繞“六邊三化三美”“全域環境整治”等開展一系列行動,實現村莊整體的環境大變樣。同時,村兩委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號召村民積極參與到維持整治成果行動中來,不斷增強村民保護環境的意識,促使大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山上建藥園、河畔建桑園、半坡建茶園、園中建家園,“四園”相依,美麗鄉村的動人畫卷在周畈村已徐徐展開,正朝著全面小康的道路闊步前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