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先生出院前和醫護人員合影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李晗
來自天津的杜先生嚴重心衰,必須盡早心臟移植,他輾轉來到武漢求治。在煎熬中等待3個月,終于,福建一名捐獻者的心臟與他匹配成功。醫生當即飛往千里之外取回這顆心,完成移植。昨日,杜先生康復出院。
天津男子心衰累及肝和腎
杜先生今年61歲,身體一直不錯,連感冒發燒都很少。兩年前,他開始出現心慌、憋氣,雙腿也開始浮腫。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他患有擴張性心肌病,不僅存在嚴重心衰,而且心臟問題還累及到他的肝、腎等器官出現了問題。在近兩年時間里,杜先生四處求醫,但病情一直得不到緩解。他先后去了天津、北京多家醫院,醫生均表示他已是終末期心衰,必須盡早接受心臟移植,才有機會活下去。
隨著時間流逝,杜先生胸悶、氣喘越來越重,到今年夏天時更是發展到無法行走,夜里入睡都困難。在多位醫生建議下,今年6月,杜先生的妻子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取得聯系,決定讓杜先生來武漢尋求“換心”機會。
7月初,在妻子、兒子的陪同下,杜先生坐著輪椅乘高鐵來到武漢,隨后住進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胸心血管外科。該科副主任醫師蔡杰介紹,長期慢性心臟衰竭讓杜先生的肝腎功能受損,剛入院時,杜先生的腿嚴重浮腫,比正常人粗一倍,“以他當時的身體條件無法支持心臟移植,只能先住院調養,同時等待合適的移植機會。”
經過2個月左右的支持治療,杜先生的肝、腎功能逐漸好轉,身體的浮腫明顯改善,他每天最關注的事就是有沒有移植機會出現。“這些年我去了那么多家醫院,都沒有等到心臟移植的機會,這次來武漢,也是抱著‘碰碰運氣’的想法。”杜先生表示,來漢前,當地醫生評估后認為他的生存期不足半年,如果在武漢仍等不到合適的供體,他也只能“認了”。
福建捐獻者給他第二次生命
心臟移植不僅對技術要求高,心源供體更是難求,需要移植的人都在焦慮中默默等待。10月16日,機會突然出現——通過全國器官移植分配與共享系統比對,在福建省福州市,有一顆捐獻的心臟與杜先生配型成功。
分配通知書是在凌晨3時許傳來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劉金平,當時正在山東濟南參加一個學術會議,聽說這一消息,他立即訂了當天清早飛往福州的機票。與此同時,該院胸心血管外科的醫護團隊也帶著器官轉運箱等醫療器械從武漢出發。當天中午12時,劉金平和團隊在福州匯合,帶著這顆寶貴的心臟一路奔向機場,返回武漢。
當晚9時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手術室里,醫護人員嚴陣以待,劉金平與團隊風塵仆仆歸來。經過6個多小時連夜手術,這顆心臟被順利移植到杜先生體內。術后第二天,杜先生就順利脫離了生命危險,可以下地行走,術后一周轉入普通病房。昨日,杜先生如愿出院,返回天津。
“重獲新生的感覺倍兒棒!多虧了武漢的醫護人員,讓我能挺過這一關。”出院前,杜先生向醫護人員連聲致謝。同時,他也向千里之外的捐獻者含淚表達感謝,正是這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大愛捐獻,才讓他獲得第二次生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